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一群跨越半个世纪的中西医整合防治肿瘤探索者,正让“活得好、活得长”成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常态。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历经近50年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中部地区中西医整合防治肿瘤的“龙头”和全国同类学科中的“第一方阵”。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已成为全国同类学科中的“第一方阵”。
这支由国医大师、全国青年岐黄学者、省名中医等近180人组成的团队,以“防-筛-诊-治-康-管”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探索出一条中西医整合防治肿瘤的特色之路,为患者提供“控瘤保人”的精准化、个性化医疗服务。
国医大师潘敏求。
大团队、大平台:铸就中部中医肿瘤防治高地
中医肿瘤学科在国医大师潘敏求的奠基下,由首批全国青年岐黄学者曾普华教授领衔,形成老中青结合的“金字塔”人才梯队。
团队中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青年岐黄学者1名、国家级学会主委和副主委5名、省名中医5名、省领军人才4名,博士占比近三分之一。
学科平台实力雄厚,拥有11个国家级平台和9个省级平台,包括国家临床研究基地(肝癌基地)、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优势专科等,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
依托这些平台,团队聚焦肝癌、肺癌、肠癌等7大优势病种,开展“名医学术思想守正创新理论研究”“中西医协同防治方案”“抗肿瘤中医药特色技术、设备、中药制剂和大健康产品研究”等5大方向攻关。
“肿瘤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临床与科研并重,中西医整合发力。”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曾普华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以癌症防治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肿瘤-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问题,整合“精准医学&态靶医学”,构建中西整合防治肿瘤体系,多方组建“三体一中心”中国特色肿瘤防控模式,研发新方案、新技术和新产品,着力突破癌症防控关键技术。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曾普华。
标志性成果:从“肝复乐”到18个院内制剂的专病专方之路
学科的标志性成果——治疗肝癌的中药新药“肝复乐”,于1992年荣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中医药抗肿瘤的经典范例。
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研发了18个院内制剂,如肝喜片、肺复康、肠复康、散结消瘤、固本消积等中药制剂,实现“专科专病专方专药”的精准治疗。
“这些制剂价格低廉,月费用约500元左右,医保报销后患者负担更轻。”曾普华介绍,以“肝复乐”为代表的制剂,不仅调节肿瘤宿主微环境、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还与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协同,破解临床疗效瓶颈。
中西医整合防治肿瘤的核心优势在于“中医关注‘土壤’(宿主内环境),西医针对‘瘤子’(肿瘤本身)”。 曾普华说,团队通过调节患者整体机能,改变肿瘤赖以生存的微环境,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实现“让患者活得好、活得长、活得省心”的目标。
曾普华(右四)荣获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西医整合:从“控瘤”到“保人”的模式创新
学科提出“中西医整合防治肿瘤”理念,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多学科临床协作”模式。
中西医整合肿瘤防治中心下设7个病区,整合肿瘤内科、外科、精准放疗、微创介入等资源,患者无需辗转科室,即可通过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
这一模式使年门诊量达20万人次,年出院1.5万人次,患者覆盖国内外,其中80%来自长沙市外,最远至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地。
曾普华描述了该中心救治的一位肝癌患者的经历:“患者2014年确诊肝癌,发生复发转移后,通过中西医整合治疗,至今无瘤生存。”
这样的病例在中心不胜枚举:无法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带瘤生存超过8年;肺癌晚期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自2016年起,团队深入醴陵、双峰、常德、怀化等地,帮扶县级医院建设肿瘤科。
“三体一中心”:打通肿瘤防治“最后一公里”
为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在基层构建“三体一中心”体系,即“省级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医养结合体与家庭病床服务中心”,打通“看病难、看病贵”的最后一公里。
自2016年起,团队深入醴陵、双峰、常德、怀化等地,帮扶县级医院建设肿瘤科。
例如,双峰县中医院在团队帮扶下,2024年门诊量增长24%,住院量增长10%,实现了“小病不出县、大病有序转诊”。
这一模式不仅降低患者费用(县域报销比例70%左右,省级约30%),更打通了肿瘤康复与居家管理的“末梢循环”。
同时,团队积极推动中医药数字化转型。由研究院研发的“中医药传承创新知识共享平台”于202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首批“数字中医药试点项目”。
该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及古籍文献和临床数据资源的加工与利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数智化未来:AI赋能全周期防控
面对未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正推动AI辅助防控大模型研发,构建“数智化中西整合防控体系”。通过患者群、线上问诊、远程医疗、科普推送,团队已管理数万名长期随访患者,其中超5000人存活5-10年以上。
“我们每日在患者群发布防治理念,从情绪管理到膳食运动,深入浅出,让患者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曾普华展示的微信群中,不乏生存超10年的晚期癌症患者。
2025年9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在“第二届岳麓论坛”上进一步探讨了“中西协同 数智融合”的主题。论坛汇聚全国40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数智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思路。
随着AI大模型与数字化技术的加持,古老的中医药智慧正在现代科技中焕发新生,为肿瘤防治提供着独特的“中国方案”。
来源:红网
作者: 卢欣
编辑:刘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