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长沙报道
10月14日,随着17支“擂主”团队的悬念落地,为期三天的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高端装备领域主擂台赛圆满画上句号。来自全国121所高校的302支团队,历经数月的技术攻坚与现场对决,在今天收获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这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高端装备产业与青年智慧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当“工程机械之都”遇上“揭榜挂帅”机制,湖南构建“永不落幕的青创生态”的战略意图,正借由这类高能级平台逐步具象化。
为何是湖南?
“揭榜挂帅”擂台赛高端装备领域主擂台赛落子长沙,并非偶然。
作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等全球龙头企业,并坐拥2家“灯塔工厂”,高端装备制造底蕴深厚。近年来,湖南全力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5+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平台搭建、服务升级,持续深化政策创新,为高端装备创新提供肥沃土壤,为赛事举办提供了丰沃的产业土壤。
“湖南的产业基因与高端装备领域高度契合。”大赛组委会相关人士指出,长沙不仅是赛事承办地,更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试验场。
5月25日,2025“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在长沙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8个领域榜单,到此次高端装备领域主擂台赛收官,湖南通过“以赛引才、以赛促创”的模式,将赛事转化为链接全球青年智慧、破解产业难题的载体。
“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联动
湖南引才的“双向联动”策略,在此次赛事中找到了关键落点。
一方面,通过“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专项招聘主动“走出去”,赴多地招贤纳士;另一方面,借此次擂台赛以“引进来”的开放胸怀,将全国青年科创团队及其技术方案汇聚三湘。
这一“一出一进”的组合拳,有效完善了青创生态的闭环,让人才与产业在湖南实现精准对接。
策略的成效,直接体现在赛场的项目上。
在备受关注的项目路演环节,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长沙理工大学“光束‘镀’甲”团队、华中科技大学“激光纳米3D打印”团队先后亮相,清晰地展现了从洞察“卡脖子”难题到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完整路径。这些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的前沿性,更因其直面产业一线痛点而展现出巨大的转化潜力。
从“擂主”到“落地者”
赛事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成果转化上。
在项目签约环节,3个技术合作项目与1个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成功签约。资源对接会上,参赛团队代表与企业技术负责人深入交流,针对精密轴承寿命预测、大型结构件焊接质量智能检测等技术难题,不少优秀参赛项目与中铁五局、星邦智能等龙头企业现场达成签约意向,实现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湘江基金小镇等9家孵化基地和投资机构提供了1928个创业工位,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更提供单笔最高100万元且可追加的股权投资,覆盖项目从初创到成熟的全阶段。
赛事同期,青年人才创业沙龙、企业实地参观、政策解读等配套活动,为科创青年提供了与产业深度对话的机会。走进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让青年们更直观地感受了“工程机械之都”的硬实力。
赛事之后,湖南如何写好“后半篇文章”?
一场赛事的意义,远超赛程本身。
作为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拥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高端装备产业基础雄厚。此次赛事为当地注入了青春动能,但如何将赛事效应转化为长效产业动力,成为关键课题。
团湖南省委表示,接下来将以赛事为契机,一方面推动优秀项目在湘落地转化,做好“后半篇文章”;另一方面持续搭建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平台,提供更多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机会。
从“揭榜挂帅”到“擂主”加冕,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对接,湖南正以赛事为支点,撬动青年科创力量与高端装备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场赛事落幕了,但湖南与青年科创人才的“双向奔赴”才刚刚开始。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方热土与一代青年共同书写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丁斯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