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描绘着中国地图上的时空距离。10月14日至17日,国铁广州局组织开展“坐着高铁看中国・湘约深惠湾”主题宣传采访活动。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跟随采访团深入广东惠州、深圳两地,挖掘粤湘融合发展的鲜活故事,近距离感受高铁赋能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海波 通讯员 董剑锋 惠州报道
“早上在长沙嗦完粉,中午就能在巽寮湾吃海鲜,高铁让沿海度假变得说走就走。”10月14日,在从长沙南开往惠州的G8441次列车上,来自长沙天心区的黎女士道出了许多湖南游客的共同心声。
惠州鹅城大桥。
这一生活图景的变迁,源于2024年1月10日铁路部门开行的湖南直达惠州高铁列车。数据显示,湘惠间高铁每日开行已达6对,最快运行时间压缩至3小时57分,较以往快近6个小时。截至目前,今年湖南至惠州已运送旅客60万人次,暑运期间上座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惠州拥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旅游资源,高铁拉近的距离,让惠州的山水人文成了湖南游客的 “心头好”。
苏东坡纪念馆。
惠州市中心的惠州西湖,由五湖、六桥、八景组成,有“苎罗西子”的美誉;北宋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带头筑造的苏堤,每逢月夜便成“苏堤玩月”的诗意场景;孤山上的苏东坡纪念馆与王朝云墓相邻,静静诉说着千年文人故事;西山泗洲塔倒映湖面,“玉塔微澜”的景致引得游客频频驻足。
日落时分的巽寮湾三角洲岛。
巽寮湾位于惠东县,以其2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优质海水,吸引了众多湖南游客前往,今年以来接待湖南游客超10万人次,同比增长35%。当地商家精准把握湘籍游客的口味偏好,推出“湘味海鲜”融合菜系,海鲜美食街延长营业至凌晨两点,让湖南游客在感受海风的同时,也能尝到熟悉的家乡味。
双月湾。
站在双月湾观景台,两条半月形海湾尽收眼底。双月湾由大亚湾和红海湾相邻的两个半月形海湾组成,湾畔三面环海,拥有双湾三海自然奇观——左湾风平浪静,右湾波涛汹涌。这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来自湖南的游客赞叹不已。这里的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大陆架上唯一的海龟产卵地,今年已成功孵化放流海龟500余只。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6至10月是海龟产卵季,主要是绿海龟洄游前来产卵,游客可在指定区域观察海龟活动。
海龟湾建成有海边栈道,也有海龟湾科普馆,通过图片、标本、科普知识动画片、3D海洋科普知识电影等方式展示海龟及海洋生物的生态面貌,同时向公众展现海龟进化、繁殖等科普知识。
惠州市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凤介绍,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惠州累计接待游客396.5万人次,同比增长5.4%,一举冲上百度“全国热门迁入地第五”。同时,惠州现有约100万湖南籍常住人口,高铁开通进一步便利了“返乡探亲+本地旅游”的叠加需求,相关探亲流带动的旅游消费已成为重要增长点。
一滴水图书馆。
旅游的火爆带动了住宿业的提质升级。据介绍,惠东海滨现有200余家住宿设施,其中12家达五星标准。
在双月湾泰丽云顶度假酒店,与海天连成一片的无边泳池和“一滴水图书馆”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酒店经理透露:“周末入住率达90%,湖南游客占比近三成。”来自长沙的王先生点赞:“这里既能享受私密空间,又能体验赶海乐趣,太适合度假了。”
高铁不仅带火了旅游,还给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惠东渔歌传承人张喜英祖籍是湖南株洲,她深有感触地说:“便捷的高铁让山海之间的距离大幅缩短,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坐着高铁来惠东看双月湾、逛平海古城,非遗不再是藏在渔村的‘老物件’,反而成了游客追捧的‘文化名片’。”
“高铁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还串联起两地人民的美好生活。”陈凤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湖南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暮色中,G6185次列车缓缓驶离惠州。车窗内,游客们翻阅着手机里的海景照片,相约下次再来。这条钢铁动脉,正持续为湘粤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董剑锋
编辑:何青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