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潮·创力丨以“新新”之火 点燃技术之光
2025-05-05 22:33:53 字号:

湘潮·创力丨以“新新”之火 点燃技术之光

编者按湘江潮涌,劳动筑梦。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专题《湘潮·创力》,聚焦三湘大地上的劳动者群像。从轰鸣车间的“技术突围”到数字浪潮的“云端拓荒”,从稻田间躬身育良种的“泥腿专家”到实验室里点亮“中国智造”的科研先锋。记录奋斗者如何以“创”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长卷上写下力透纸背的答案。

图片11.png

工作中的刘新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摄制 王兴夏 楚湟 刘泽锋 刘放明 湘潭报道

湘电集团焊接车间里,刘新新正在调试MIG焊机参数——这个重复了23年的动作,见证着他从学徒到 “技术大拿” 的蜕变。

在钢铁画布上雕琢极致精度

从踏入湘电集团的第一天起,“精益求精”就刻进了刘新新的职业基因。

23年的焊接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技艺的虔诚敬畏——无论是高强钢的精密焊接,还是特种材料的工艺挑战,每一道焊缝都要经过数十次参数调试、上百次成型观察。

为了熟练掌握MIG焊等7种焊接方法,他在车间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反复调试参数、观察焊缝成型,每一道焊缝都是他精研深耕的见证。在参加各级焊接技能比赛时,他更是将追求卓越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他对每一个焊接动作进行拆解、优化,从起弧的角度到收弧的时机,都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练习,最终在国家、省、市十余项赛事中屡获佳绩,也为他积累了12项国际焊接资格证书。

在技术封锁中劈开突围之路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刘新新是这一特质的忠实践行者。

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多项重点项目焊接技术难题攻关9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200余项,为企业累计节约和创造价值达4000余万元。

在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刘新新遇到了诸多国外技术封锁的难题。然而,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凭借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主动扛起攻坚大旗。

在230吨电动轮自卸车制造项目中,面对焊接“卡脖子”困境,他潜心钻研,自创“三秒快速热接弧法”“螺旋式焊接操作法”等一系列独特技法,成功打破国际市场的垄断格局,让“中国造”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重点海洋工程装备新产品焊接试制技术攻关中,面对特殊高强钢材料带来的世界级焊接难题,他带领团队开启艰苦卓绝的探索之旅。经过连续45天的日夜奋战,历经上百次试验失败,最终成功研制出全新焊接操作法,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焊枪为剑、以创新为盾,刘新新在技术封锁的荆棘丛中,一步步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突围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技能沃土上培育匠心火种

“一个人的技艺再高超,也比不上一支技术铁军的力量。”刘新新说。

作为湖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开创“模拟教学法”与 “1+1+1”培养模式,将23年积累的经验和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在他的工作台前,常常围满带着笔记本的年轻焊工,看他演示如何控制焊枪角度才能避免气孔,观察他调节电流时那微不可察的指尖颤动。

在刘新新的悉心教导下,累计为湘电和其他企业培养焊工540余名,其中200余人成为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54名焊工考取146项国际焊接资格证书,5人获得德国cloos机器人焊接操作资格。他的徒弟,高级技师吴阳在工作中创新进取,迅速成为生产骨干。在全国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湘潭市选拔赛中,吴阳凭借扎实的技术一举夺冠,还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焊花映照初心,匠心铸就丰碑。这位在弧光中坚守了23年的焊接大师,不仅是精益求精的技艺雕琢者,还是突破封锁的创新急先锋,更是匠心火种的播撒者。

在“中国制造”的千万个车间里,正是无数个像刘新新这样的一线工匠,用日复一日的专注打磨、毫无保留的经验传递,默默为 “中国精度”“中国速度” 筑牢根基。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王兴夏 楚湟 刘泽锋 刘放明

编辑:丁斯斯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