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里有毫厘之间的极致追求,也有扎根大地的不断求索。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绝活》系列报道,带您走近匠人指尖的温度,感受青年眼中的光芒。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海波 通讯员 王霞 长沙报道
中国高铁作为国家名片享誉世界,凝聚着无数铁路人的智慧与坚守。
有这样一位铁路人,在毫厘之间攀登技术高峰,以师者之心培育工匠梯队,十余年来始终以毫米级精度丈量中国速度,用科技与匠心铸就高铁安全生命线。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广铁集团长沙机务段助理工程师潘辉。
全国劳动模范、长沙机务段助理工程师潘辉。
凌晨六时,长沙南站动车所内,记者见到潘辉时,他正俯身检查复兴号上的安全设备。
今年38岁的潘辉,从2011年踏入铁路行业的那一刻起,“安全”二字就深深烙印在他职业生涯的每一寸轨迹中。
“安全是高铁运行的生命线,必须坚持精准、精确、精细、精心。”这是潘辉常挂在嘴边的话。2024年6月16日,他添乘G881次高铁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列车即将进站时发现股道异常,果断紧急制动,避免了潜在事故。
这样的精准判断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独创的“四精工作法”:精准预想风险、精确对标停车、精细操作控制、精心瞭望线路。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自入行以来,8年乘务员生涯里,他创下152万公里安全值乘里程。他的标准化作业率始终保持100%,累计防止机破故障19件、弓网事故15件、路外伤亡6件。2020年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91天,精准研判89项安全风险,实现抗疫专列“零差错”运行。
潘辉不仅是钢轨上的安全守护者,还是创新路上的先锋。
在广铁集团第二届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展上,他展示的动车组辅助导引实训终端备受关注。这个8寸小平板作用非凡,2024年1月起在集团公司广泛应用,2216名动车组司机人手一台,为动车组司机出乘、运行、退乘提供精准导引,有效防止动车组列车误通、误停、越过站台等惯性问题。
潘辉在工作中。
他带领工作室团队开展多项科技创新攻关,研发出高铁应急指导系统、动车组辅助导引实训终端等成果,防范误通、误停等事故5件,为高铁安全注入科技动力。他主导编制的8本动车组司机专业书籍,将经验凝练成可复制的知识体系。他牵头研发的“动车组司机固化操纵模式”,针对动车组始发、运行、停车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出最优化操作方式,大幅提升了动车组司机精准操作效率。自2016年11月在长沙机务段逐步推广以来,这套模式已服务21万多趟高铁列车,提升了司机操作精准度。
2019年11月,潘辉转岗技术管理岗位后,根据乘务员担当的机型、值乘的区段,精心优化了《乘务员出乘一次作业标准》,新编《出乘传达台作业指导书》,让乘务员的出乘作业流程变得更加规范有序。他还参与研发高铁应急指挥系统,彻底解决了动车组应急信息滞后、应急处置时间长的问题,为乘务员减轻了负担,提高了作业效率,为高铁安全再添“科技护甲”。
在业务钻研和人才培育上,潘辉也成果丰硕。2014年,在高手云集的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27岁的潘辉一举夺得电力机车司机第三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为了熟练掌握CCBII制动机,他不厌其烦地反复实验,整理总结出的《CCBII制动机常见故障处理办法》,使车间制动机故障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他参与编制的《普速铁路机务非正常行车应急处置》,成为了机务系统机车乘务员岗位培训、各级资格性和适应性培训的重要教材,为机车乘务员技能提升贡献了智慧。
潘辉把让旅客乘坐高铁过程中平稳舒适当作自己的职业追求。2016年担任动车组司机后,他苦练操作技能不放松,成长为全国铁路第一批能担当“全机型、全交路、全天候”任务的“全能型司机”。凭借着精湛的技能、精细的作业、精准的运行,他成为动车组司机的作业标准典范。
他深知,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优秀,团队的成长才能为高铁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在潘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里,他将自己掌握的普速5种机车、高铁14种动车操纵技术倾囊相授。以工作室为平台,一套完整的动车组司机培养路径得以搭建。
工作室自2019年成立以来,共培养出3名管理人员、9名高铁应急指导员、16名指导司机、116名动车组司机,4人获得火车头奖章,28名动车组司机在各级技术比武中屡获佳绩,共取得42项名次。
潘辉的工作日常,充满了对高铁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从手握闸把的一线乘务员,到智创未来的科技先锋,在14年的铁路生涯中,潘辉始终手握闸把确保行车安全,成为高铁安全正点的守护人。
他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交通强国”的内涵,在万里钢轨上镌刻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以对高铁事业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责任感,用十几年如一日的精细丈量着中国速度的精度。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王霞
编辑:张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