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场关于缅怀与传承的旅程,这是一次对革命先烈的深情致敬。清明节前夕,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特别策划《我们记得》,这里有亲人的热泪、手绘的深情、遗物的温度、守护的执着,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滚烫的心,去铭记那些伟大的名字,去传承那些不朽的精神。因为,我们记得,他们从未离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邓蔚琴 陈啸鼎 株洲报道
株洲市天元区,一栋老式居民楼内,退役军人刘泽湘,轻轻翻开一本上过战场的笔记本。带着湖南乡音的诵读声在屋内回响:
“今天是难忘日子,从公社广播站传来声音‘入伍人员’,当听到刘泽湘时,我跳了起来……”
在有些泛黄纸页上,得知入伍的狂喜依然鲜活。页面右侧特意留出的空白区域,是这位新兵为军旅生涯首幅画预留的位置。
这本笔记,记录了刘泽湘人生的转折点。
彼时的他不会想到,33年后,关于军旅的画笔,他会再次拿起。
他不仅会完整画下自己参加边境作战的日子,还会记录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魂,并成为潇湘老兵收藏馆的“馆长”。
1978年3月10日,刘泽湘的日记。
说到军人,他的眼睛瞬间亮了
和刘泽湘的初次相遇,也是在3月。
顺着手机导航,拐进一条幽深小巷。这是刘泽湘的家,更多人把这里称为潇湘老兵收藏馆。
进门的瞬间,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这间屋子,摆满了各种军事收藏品:不同年代的军服、斑驳的兵器模型、各种勋章,还有那些承载着无数英魂的连环画。
刚进门时,刘泽湘还有些沉默寡言。
但当我们提到画作,说到军人,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
收藏的习惯,他一直都有。
“我从小就爱看连环画,那些战斗英雄的故事,让我着迷。”刘泽湘介绍,小时候他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了很多连环画收藏,也给他种下了一颗想要当兵的种子。
1978年,他如愿入伍。说话间,他指着进门抽拉式橱窗里一条枕巾和一支钢笔,在所有藏品中,他最看重的便是这两件。
因为这是战后中央慰问团赠给战士的纪念品,“这是一种荣誉,所有藏品都无法替代。”
退伍后,刘泽湘到一家建筑公司,成为一名建筑工人。
2009年的某一天,一场书友交流活动,刘泽湘带着自己珍藏的连环画和参战纪念品,摆了一个小摊。
这些物品深深吸引了大家。但谈及边境作战,刘泽湘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坚定了收藏的想法。他计划着多收集一些当年的资料和物品,将来开展览分享给大家,告诉人们要铭记历史、不忘英烈、珍爱和平。
只要有时间,他便会去湘江边摆摊,边宣传,边收藏。
刘泽湘画下的画,都做成了一本本小册子。
画下最可爱的人
再次拿起画笔,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摆摊淘宝经历。
刘泽湘记得,那是2011年,在湘江旧书摊上,他捧着刚淘到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指尖划过书页上的黑白画像,他突然想起那些来不及留下影像的战友。
“他们都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那双曾在战场上架桥修路的手,开始再次握着画笔,描绘着英雄的模样。
这是他为革命先辈创作的第一本手绘,为90位战斗英雄留下了最可爱的模样。
2018年,刘泽湘的创作进入新阶段。
当时,沈阳一家红色博物馆找到他,希望他帮忙创作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连环画。尽管没有报酬,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有人想要传播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故事,出一份力,这是我应尽的责任。”这也是他创作的初心:铭记历史,不忘英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每个作品完成之后,他会给封面涂上颜色,内页是黑白的。
图的下面,用正楷字附上相关的人物故事介绍。为了方便传阅,他还自费做成一本本小册子。
“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都是‘最可爱的人’。”15年,刘泽湘创作了2000多张手绘,并整理成《株洲革命先辈故事集》,里面包含有杨得志、罗学瓒、罗哲、何孟雄等革命先烈的故事。
《株洲革命先辈故事集》手绘原件。
“我一直会画下去”
随着刘泽湘的作品越来越多,他的名字逐渐被更多人熟知。
“那个年代有些战士牺牲的时候,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一张。”有时,会有慕名而来的战友家人,希望他画下亲人的故事。
对于这些请求,他都会答应。
这些年,他特别留意株洲革命先辈等有关的物件,有些热心的老兵则把自己当时留存下来的东西送给他,甚至还有各种勋章和奖状。
如今,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及朋友们,来参观他的收藏馆。
他的家里,时常会迎来参观学习的学生。每次,他都不厌其烦地给这些孩子讲述那些烽火连天岁月里的感人故事。
只要有时间,他还是会带着作品,去株洲湘江风光带展示,让更多市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刘泽湘向我们敬了一个军礼。
临别时,65岁的刘泽湘向我们敬了一个军礼告别。
我们挺直了腰杆,向这位老兵挥手。
那句“我一直会画下去”,在小巷里回荡,那是一个老兵的誓言。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邓蔚琴 陈啸鼎
编辑:刘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