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安仁:全产业链服务如何让农户“种田无忧”
2025-04-25 18:57:38 字号:

湖南安仁:全产业链服务如何让农户“种田无忧”

图片6.png

湖南生平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水稻订单种植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郴州报道

春日的湘南大地,春耕现场一片繁忙。

在湖南生平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生平联合社”)的万亩订单种植基地,农机穿梭田间,农户们正通过手机APP预约农机服务。这家扎根安仁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由郴州市供销合作联社、安仁县供销合作联社联合创办,作为安仁县算背供销合作社的登记实体,以全产业链服务破解“谁来种地、如何增收”的难题,累计带动1.3万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超8600元。

产前:抱团破解“种田第一难”

“以前自己买农资,价格高、渠道杂,现在联合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直接送到田头,每亩成本能降10%以上。”种粮大户李才华坦言。作为148家合作社的联合体,生平联合社依托安仁县供销合作联社与安仁县新三湘供销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将分散的农资需求归集整合,2024年通过集中采购种子29万斤、农资350万元,为农户节约成本超10%。

针对农户“种什么、怎么销”的困惑,联合社推出“五包制”订单种植模式:包优质稻种“生平1号”供应、包育秧技术指导、包机抛秧作业、包亩产800斤以上(非灾年)、包140-145元/百斤保底收购。

2024年,安仁县供销合作联社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组织优势,推动生平联合社以高档优质稻订单联结种植农户5426户,实现订单种植面积108534亩,收购高档优质稻5.86万吨。

产中:农机“滴滴打”服务“一条龙”

4月15日凌晨5点,李才华的手机响起提示音——“农机一键达”APP推送了一条15公里外的插秧订单。他迅速接单,驾驶插秧机赶往订单田。

“农忙时插秧机要耕作2000多亩地,一年靠做农机手,纯收入有10多万元。”李才华笑道。这位曾经的种粮大户,如今还兼任联合社的农机手。

针对农机“闲时闲置、忙时紧缺”的矛盾,生平联合社主动融入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并创新推出“农机租赁委托管理”模式:由联合社垫资购置270台农机,农机手零首付租赁经营,服务达标可获5000元奖励。

目前,全县农机利用率提升至85%,2024年社会化服务到户面积26.77万亩,服务小农户18267户。

产后:智能加工锁住“一粒米的价值”

在生平联合社日处理1000吨的烘干中心,金黄的稻谷经过燃料烘干(生物颗粒燃料),随即送入隔壁的智能加工车间。色选机精准剔除瑕疵米粒,物联网系统自动调节碾米精度,最终产出的大米碎米率减少1%。“过去晒谷靠天,现在烘干加工一条龙,损耗降到1%。”负责人何其龙介绍。

围绕粮食产后环节,联合社构建“五代”服务体系(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2024年加工稻谷27万吨,带动农户溢价销售优质大米1.2万吨。为提升附加值,联合社投资6800万元新建30万吨智能加工线,并与中粮集团合作开发胚芽米、速食米粉等精深加工产品。“普通稻谷每斤2元,品牌大米最高卖到298元/斤!”何其龙说。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与区块链溯源技术,安仁大米通过“湘赣红”区域品牌计划打入长株潭、珠三角市场,2024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生平联合社的实践,恰似一粒破土的种子,印证着农业现代化的破题之道:以工业化思维串起产前、产中、产后,用数字化工具重塑生产关系,让农民从“单打独斗”的耕作者,升级为共享产业链红利的“新农人”。当“二八模式”让田垄间的利润分配更公平,当区块链溯源让每粒米都拥有“数字身份证”,土地上生长的不再只是稻谷,更是乡村振兴的全新可能。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