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社会组织与多方携手 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路径
2025-04-29 17:17:54 字号:

湖南社会组织与多方携手 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路径

座谈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4月29日讯(记者 李璐 通讯员 盛凯)近日,“凝聚法治共识,创新气候治理”——探索长沙市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路径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座谈会前,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王振宇就《长沙市应对气候变化条例(建议稿草案)》的起草背景、立法体例和条款设置等内容做了介绍和分析。

与会人员认为,长沙作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应担当起以法治思维重构气候治理体系,以立法创新回应时代命题的应尽责任。社会组织在推动立法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注重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协同,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提供更全面的建议和方案,助力构建完善的气候治理体系。

座谈会上,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唐双娥表示,“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我国就应对气候变化如何立法有多种声音。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系统工程,涉及温室气体减排、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碳汇等多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制定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条例需要充分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两部法律已有的规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双碳法治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阳永恒教授指出,酝酿出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条例很有意义,是应对气候变化从政策驱动走向法治行动的重要举措。在碳排放权交易这块的立法更多需要着眼于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需要,也可以在责任体系建设上更加立体丰富,增加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责任追究衔接机制的规定,避免单一的行政法律责任。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双碳与环保技术研究院院长方鸿建议,要推动长沙市公共机构实施绿色绩效管理,建立“近零碳建筑”认证体系,将屋顶光伏、能耗监测、智能调控等纳入考核,配套差异化财政补贴和绿色采购倾斜政策,引导国有企业带头开展建筑节能改造与可再生能源替代。

“作为扎根湖南的环保社会组织,联合会始终以‘桥梁’和‘推手’的角色投身生态保护事业,我们希望搭建的湖南环境公益律师行动网络能更好运用环境法律能力,助力气候法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法治赋能气候治理创新,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湖南社会组织智慧和力量。”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建军说。

来自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长沙市气象局业务发展处等单位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环境公益律师、社会组织、媒体、高校青年代表等30余人参加。

活动由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长沙市律师协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双碳法治保障研究中心主办,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环境公益律师行动中心、长沙市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专业委员会承办,活动还得到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环保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基金”的大力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盛凯

编辑:丁斯斯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