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铜湾镇联合执法队开展校园周边经营性场所安全隐患检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姜雯婕 通讯员 辛闻珂 怀化报道
曾经,因独特的地理布局被山河自然分割成三大块的怀化市中方县,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长期面临“县里管得着却看不见、乡镇看得见却管不着”的治理困局。
如今,中方县通过探索实施乡镇安全生产片区联合执法新模式,有效整合执法资源,打破行政壁垒,使执法覆盖率大幅提升,安全生产事故数量显著下降,为破解基层安全监管难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地理分割与能力不足:基层执法面临双重挑战
中方县位于湖南西部,地理布局比较特殊,整个县是围着怀化主城区鹤城区分布的,大体分成了三块。
“这样一来,整个县的力量——不管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还是应急救援处置都被自然分割成了三块,彼此相对独立、难以联动。”中方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顿帮军指着全县地图说。
更为棘手的是基层执法本身存在的短板。“乡镇执法队伍组建时间短,人员多从其他岗位转任,法律专业知识和执法实践经验普遍不足。”顿帮军坦言,名义上十几人的执法大队,真正能胜任安全生产监管的往往仅有两三人。此外,“熟人社会”带来的人情执法、顾虑多、执法软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导致监管容易流于形式。
片区联动与力量下沉:构建“30分钟执法圈”
针对上述痛点,中方县决心打破常规,自2024年起推动乡镇“片区联合执法”试点。根据全县乡镇区划地理位置,试点将12个乡镇划分为中方、泸阳、铜湾、铁坡4个工作片区,每个片区覆盖相邻2至4个乡镇,形成“30分钟执法圈”。
每个片区建立“1+1+1+N”联合执法体系,即由县应急管理局班子成员担任指导员、中心乡镇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担任片长、其他乡镇分管领导担任副片长,整合县局派驻人员与乡镇抽调的执法人员,确保每个片区执法力量不少于10人。县应急管理部门力量下沉一线,通过“传帮带”方式,着力提升基层人员的实际执法能力。
打破“心墙”与算清“三笔账”:从试点探索到有效融合
2024年,铜湾镇争取到试点机会,与铜鼎、新建、袁家等乡镇组成联合执法片区,探索安全生产片区联合执法新模式。
新模式推行并非一帆风顺。试点初期,乡镇间存在的“看不见的墙”——即层级相同、互不隶属的观念,一度导致协作不畅。为此,县领导亲自调度,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实行“一镇一策”“一镇一清单”,坚持成熟一批、赋予一批,已完成12乡镇委托应急监管执法。
作为试点乡镇之一,铜湾镇党委书记张成诗为打消干部顾虑,细致算清了“三笔账”:一是装备账,片区装备共享,节约了大量资金;二是人力账,联合执法整合了力量,未显著增加行政成本;三是效益账,投入少量协作成本,换来执法质效的“翻天覆地”变化。同时,异地执法有效规避了“人情干扰”,使执法更加刚性。
执法覆盖率达90%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数量显著下降
配齐统一服装、装备,加上系统化的培训……片区联合执法模式的实施,带来了显著成效。
各片区按照“定时间、定行业、定区域”原则,聚焦片区内各乡镇风险等级较高的各类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制定联合执法计划,每月至少组织开展2次联合执法检查。
此外,为了呼应片区联合执法,中方县对安全生产考核方式进行了创新,由以前单个乡镇排名变为片区综合评价。“我们的执法覆盖率从不到10%大幅上升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监管对象全覆盖。”张成诗表示。数据显示,自2024年推行片区联合执法以来,全县乡镇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次数从年均10余次跃升至100余次。与之相应,安全生产事故数量也从2023年的5起下降至2024年的2起,2025年截至目前暂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下一步,中方县将围绕确保执法权“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等方面深入探索实践,在委托乡镇实施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基础上,综合评估乡镇执法能力,逐步将安全生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以清单的形式委托给片区各乡镇,切实提升全县基层安全生产治理效能和安全监管整体能力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姜雯婕 辛闻珂
编辑:刘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