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何”以自然丨如何用好“+”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湖南模式
2025-09-29 22:20:28 字号:

“何”以自然丨如何用好“+”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湖南模式

78423088eddb4c3ba4f525feb97cab88.jpg

导读:从一个“+”到另一个“+”,湖南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也是一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探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乡村已不是原来的乡村。

微信图片_20250929153616_305_509.jpg

湖南省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闻发布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李跃龙 周静 长沙报道

9月29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在长沙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全省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成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湖南模式到底“特”在哪?记者在通气会现场,发现了一个个“+”。

“+”是什么?是方法的叠加、是金融的聚合、是科技的融合。

具体来看,湖南是怎么“+”起来的?

微信图片_20250929151423_297_509.jpg

贫瘠耕地改造后。

“+”产业:从“土地整治”到“土地增值”

土地整治,绝非简单的土地整理工程。

中国自然资源报的报道中,曾打过一个比喻,就像转动“魔方”一样,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归并地块、土地重划。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和权属进行合并或重组,土地布局得以更加合理,土地利用效率得以提升,一体化解决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中的空间优化问题。

通气会透露,湖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全省新批复33个项目,覆盖10个市州、55个乡镇,总投资规模达282亿元,预期受益面积796万亩,受益群众166万人。

湖南的特色之一,是以“全域整治+产业导入”为核心,聚焦提升项目“自我造血能力”。

例如:

在浏阳市永安镇,“+”的是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修复的是耕地,守护的是农业根基;

在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的是被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农旅融合,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沅陵县官庄镇,则“+”上了茶旅融合的产业规划,为边陲小镇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这里的“+”,是找准一个产业支点,撬动整个价值链。

据了解,前期9个试点项目整合资金37.78亿元,新增耕地7308亩,腾退建设用地2256亩。空间优化了,产业进来了,乡村更有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929151623_302_509.jpg

兰溪河“十里画廊”。

“+”金融:构建多元投入格局

整治资金从何而来?湖南的答案是:“整治+金融”。让政策性金融,成为整治工程的“活水源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汪栋表示,该行将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为“一号工程”,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信贷产品、建立绿色通道等举措,深度融入项目全过程。

截至目前,已对全省56个项目授信230亿元,其中在新批复项目中,已有22个获得信贷支持,审批金额92亿元,已投放27亿元。

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创新建立的“双专班+双平台”合作模式,实现了方案与贷款的“并联审批”,显著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

汪栋介绍,农发行计划在“十五五”期间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信贷资金,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赋能:装上“天空地网”监测网

项目多了、资金大了,如何确保每一分投入都不“跑偏”?

湖南的解法是“整治+科技”的精准赋能。

针对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特点,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苏向荣介绍,已从压实责任、完善程序、科技赋能三方面构建监管体系。

通过出台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审机制,并依托“天空地网”综合监测体系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项目的精准指导和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高质量有序推进。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定桥表示:“我们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美丽湖南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整体规划和新一轮政策工具集成,全面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十五五”期间,湖南计划启动实施15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合投入1200亿元。

这些数字,将为湖南更多乡村,带来一条条更方便的道路、一片片更亮眼的田野、一个个更具活力的产业。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李跃龙 周静

编辑:张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