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宣传湖南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政策,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创业者风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六期专栏,以笔为犁,深入挖掘新农人在村口致富,在家门口就业典型,把镜头对准以创新创业为支点,撬动基层效能、激发人才活力、厚植产业潜力的这些人、这些事,书写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彭舒婷 实习生 武千惠 常德报道
在常德,人们的清晨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开始的。这座位于北纬30度附近的城市,凭借其独特的水土气候,孕育出了底蕴深厚的稻作文化和大米加工技艺。
如今,一位年轻的“农二代”王子术,正用他融贯中西的视野和科技赋能的手段,让常德米粉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2022年,毕业于瑞士酒店管理大学款待业管理专业的王子术选择回到家乡常德,迈入米粉产业,并创立“粉小德”品牌。
“现在,我们的米粉能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6个月,这让常德米粉走出了湖南,走到了全国各地。”王子术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也带着一份对传统美食现代化的思考。
从瑞士酒店管理到常德米粉传承
不同于许多选择留在大城市的海归,在外求学的几年里,王子术一直在思考是否要回家乡发展。他逐渐意识到企业面临的困境:虽然母亲深耕米粉行业二十多年,但始终停留在代加工阶段,利润微薄。
“从出厂到终端,大部分利润都是品牌方的,我们的利润很低。”王子术算着这笔账,内心为母亲感到不值。
“疫情改变了我的亲情观念”,王子术回忆道,“原本觉得回家很方便。但疫情让我意识到物理距离的残酷”。
最终,是对家乡的眷恋和责任,让王子术下定决心返乡创业。“我觉得我应该回来,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帮助家里的企业转型升级,让常德米粉这个传统美食焕发新的生机。”他说。
2022年,王子术回到了家乡常德,投身于米粉事业。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子术坦言,从留学到返乡创业,他经历了艰难的心态转变和适应过程。
“前期泡在生产线的时候,整个人是非常苦的”,他回忆道。米粉生产主要在晚上进行,从晚上六点到早上六点,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必须亲自参与生产过程。
代际差异也是王子术需要面对的挑战。他母亲深耕米粉行业二十多年,对生产工艺了如指掌,但对品牌建设和新媒体营销相对陌生。
作为“创二代”,王子术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我能够站在老一辈的经验上面做事,这比我独自在外地创业要顺利很多。”
常德源宏食品的米粉的生产厂房。
舌尖上的革命,延长米粉保质期
常德米粉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但保鲜期短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传统的鲜湿米粉只能保存24小时,这严重限制了产品的销售半径和市场潜力。
企业原本主要供应常德本地的米粉店和早餐店,同时也为一些大品牌做代加工,生产类似方便面的方便米粉。但这种代加工模式利润微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我母亲做了二十多年米粉,技术、品质都没问题,但就是因为保质期短,一直没能走出常德。”王子术清楚地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为解决这一难题,王子术带领团队与江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关米粉保质期延长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将米粉的保质期从24小时延长到了6个月,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这一技术突破为常德米粉走向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王子术不无自豪地表示:“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最远卖到了越南和香港。”
“我们现在推出的产品已经非常完善,接下来就是让市场去了解我们,认识我们。”王子术表示,他们正在通过参加各种行业展会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常德米粉这一传统美食。
常德源宏食品综合办公大楼和米粉配送车辆。
创业大赛展风采,政策扶持渡难关
2022年,王子术带着“粉小德”项目参加了人社部门举办的创业大赛,获得了常德市一等奖和湖南省三等奖。去年年底,他又参加了农业农村厅的创业大赛,再次斩获常德市一等奖和湖南省三等奖。
这些比赛成绩不仅带来了荣誉,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政府有很多补贴政策,比如贴息贷款”,王子术介绍道,“获奖企业能够以很低的利率获得资金”。
这种政策支持大大减轻了企业前期融资的负担,使王子术能够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他感慨道:“政府的这种创业比赛对初创者是非常大的鼓励和信心,让我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创业路上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政策的阳光雨露。王子术深切体会到政府支持对创业者的重要性。他表示,返乡创业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享受到当地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土壤。
如今,源宏食品已经成为当地重点扶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到了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帮助企业在疫情后快速恢复生产,实现了逆势增长。
2024年底,王子术参加第八届湖南省农村创业大赛。
万亩良田共振兴,带动农户增收
王子术不仅关注企业发展,也重视对乡村的贡献。源宏食品与港中坪村签订了万亩良田合作基地协议,所有生产米粉用米都从这里收购。
这种合作模式直接带动了农户生产,保证了农产品的销量。值得一提的是,米粉生产主要使用早稻,而一般人通常食用的是晚稻。
“如果没有米粉生产的需求,早稻销量不佳,农民就不愿意种植双季稻。”源宏食品通过收购早稻用于米粉生产,提高了农民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王子术认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供应,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除了收购稻谷,源宏食品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一些农民不仅种植水稻,还进入米粉加工厂工作,获得了双重收入来源。
这种产业链模式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双季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收入。目前,公司共有员工5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名。
企业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开展“从娃娃抓起”的活动,与学校合作让学生来到产业园,了解家乡米粉的生产过程,培养他们爱惜粮食、爱吃米粉的习惯。
工人在操作米粉自动包装设备。
一碗粉里的乡愁,品牌化破圈之路
市场是另一大挑战。王子术发现,虽然常德米粉在本地家喻户晓,但在外地知名度有限。“真正去买我们产品的还是在外地的常德人”,他客观地分析道。
对此,王子术制定了清晰的品牌策略。他创建了“粉小德”品牌,专注于推广常德米粉的文化和特色。
“我们想从在外地的湖南人和常德人破圈,让他们了解现在不需要回到常德就能吃到一碗正宗的常德米粉。”王子术清楚地知道,乡愁是最好的推销员。
他积极参加各地常德商会和湖南商会的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广产品。“在年会上,我们努力推广我们这个产品,让在外地的湖南人和常德人知道,现在有这样一个产品可以走到他们身边了。”
“一碗米粉,一份乡愁。”王子术深知,常德米粉对于在外地的湖南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因此,在品牌推广中,他特别强调情感链接和文化传承。
如今,粉小德的产品已经通过抖音直播、淘宝等线上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满足了在外湖南人的乡愁需求,也成为推广常德美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谈到未来规划,王子术表示,目前产品已经比较完善,重点是让市场了解和认识。他计划继续从在外地的湖南人群破圈,通过他们的口碑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常德米粉。
在他看来,常德米粉不仅是美食,更是乡愁的载体和文化符号。他希望未来能够通过一碗米粉,让更多人了解常德,喜欢常德。
随着最后一批米粉打包完毕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王子术站在厂房门口,望着不远处万亩良田里金黄色的稻浪。
从代加工到自创品牌,从24小时保质期到180天保鲜,从本地市场到全国乃至全球。
王子术用不到四年的时间,让一碗小小的常德米粉实现了华丽蜕变。如今,粉小德米粉不仅走进了香港的便利店,还走上了东南亚华人的餐桌。
“让在外地的湖南人随时随地吃到家乡味”,这个简单而朴实的梦想,正在通过他的努力一步步变为现实。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通讯员 彭舒婷 实习生 武千惠
编辑:陈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