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武冈:赓续抗战红色基因 书写国防教育新答卷
2025-09-19 18:53:05 字号:

武冈:赓续抗战红色基因 书写国防教育新答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视频 符子豪 通讯员 夏鹏 武冈报道

作为湘西南腹地的军事重镇,武冈的历史坐标里,始终镌刻着“保家卫国”的厚重印记。

抗战岁月中,这座古城曾是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重要屏障:从民众自发组建的抗日联防队伍,到昼夜不息的前线物资转运站,从城墙之上的浴血坚守,到乡野之间的支援呐喊,武冈以“不畏强敌、众志成城”的担当,在烽火中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

这份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抗战精神,不仅是武冈的红色底色,更成为新时代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宝贵源泉。

九月金秋,全民国防教育的号角在武冈城乡嘹亮吹响。社区里,国防知识宣讲让居民读懂“国家安全无小事”;校园中,红色主题班会让青少年知晓“强国必须强军”;而在荷塘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正以“硬核”的设施、丰富的内容,将“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国防长城”的主题,从口号变为可感、可学、可践行的生动实践。

这里,是武冈国防教育的核心阵地,更是连接城市红色历史与新时代国防建设的精神桥梁。


2dee99ee4147babfc6dc3ec238d8e100.png

湖南武冈国防教育基地展馆。

一座基地的“诞生”:承载武冈国防教育使命

走进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兼具庄重感与现代感的国防军事主题综合馆,与远处绿意盎然的山顶平台景观区域遥相呼应。作为邵阳地区目前规模最大、功能较为完备的国防教育基地,它的每一寸规划、每一处建设,都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国防意识”的初心。

基地总用地面积达424亩,围绕国防教育核心需求,科学划分四大功能板块:其一为国防军事主题综合馆,馆内集中展示国防历史、军事文化与现代国防科技,是基地的“知识核心区”;其二为国防军事主题训练营,可开展战术训练、军事技能体验等活动,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军人风采;其三为国防教育体验基地,通过互动项目让国防知识“活”起来;其四为山顶平台及景观区域,这里将国防教育与自然景观融合,营造出开阔、庄重的学习氛围。

从蓝图到实景,基地的建设速度彰显着武冈对国防教育的重视。

2019年11月,项目正式立项;2020年9月,基地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第六批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称号,这份“加速度”的背后,是武冈对“筑牢全民国防意识”的迫切追求。

历经数年打磨,基地已基本完成国防军事主题综合馆与山顶平台景观区域的建设,并特别增设航空航天展厅,将“国防”的视野从陆地延伸至苍穹。2023年3月31日,湖南省邵阳市航天科普系列活动暨武冈国防教育基地启动仪式成功举行,这座承载着武冈期待的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向社会公众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cbb3c007fba75ce60a5b6794d5d2368.png

航空航天馆内的飞机模型。

一方阵地的“作为”:激活国防教育实效

自对外开放以来,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从未停下“赋能国防教育”的脚步。它不仅是一座静态的“展馆”,更是一个动态的“平台”,通过研学实践、跨部门协作、创新宣传等方式,让国防教育真正“走进”群众、“扎根”人心,成为武冈推动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宣教工作的“实效引擎”。

它是青少年研学的“红色课堂”。基地已被正式授予“武冈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目前正积极推进邵阳市级研学基地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并持续扩大教育辐射范围。通过与教育主管部门深度协作,基地的研学活动被纳入学校课外实践推荐名录,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如今,基地已与武冈市多数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建立研学联系,同时与洪江市等周边县市的宣传、教育部门达成合作,推动跨区域学生交流与游客互动。2024年11月获批市级研学基地后,基地已组织学校师生开展研学活动10余次,参与学生约10000人次,孩子们在综合馆里聆听抗战故事,在体验基地里模拟军事任务,让“爱国”“强军”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发。

它是政企联动的“国防纽带”。基地打破了“单一运营”的局限,主动联动湖南省、邵阳市及武冈本地的企事业单位,成为红色教育与党建团建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基地已承办省、邵阳市相关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红色教育活动200余场,参与人数达6500余人次;组织市直单位及省邵驻武单位开展党建、团建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约4000人次。在这里,机关干部通过国防知识学习强化“居安思危”意识,企业员工通过团队协作项目感悟“众志成城”精神,不同群体在基地的活动中,共同凝聚起“共筑国防长城”的共识。

它是公众参与的“宣传窗口”。为让更多人了解基地价值,武冈精心编制了突出基地特色与研学价值的国防教育宣传折页,同时借助本地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研学活动资讯、党建拓展动态,用鲜活的图文、短视频吸引公众关注。数据见证着基地的影响力:自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接待上级领导及专家调研考察700余人次——无论是周边群众的自发参观,还是外地游客的专程打卡,每一次走进基地,都是一次国防意识的“唤醒”,都是一次抗战精神的“传递”。

ba965d158a80e5cd4322b0cd6bca3461.png

四渡赤水雕塑。

一种精神的“传承”:从抗战烽火到新时代长城

站在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的航空航天展厅内,看着陈列的航天模型,耳边仿佛能听见抗战时期武冈军民的呐喊,也能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国防力量的强劲脉动。这座基地,早已成为武冈传承抗战精神、筑牢国防意识的“精神地标”——它让武冈的红色历史有了“具象载体”,让全民国防教育有了“实践落点”。

九月全民国防教育月里,基地的每一处展馆、每一场活动,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弘扬抗战精神,共筑国防长城”。这里的抗战故事,不是泛黄的文字,而是能让参观者触摸到的“家国情怀”;这里的国防知识,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能让人们感知到的“安全责任”。从抗战时期的“血肉长城”,到新时代的“全民国防”,武冈正以这座基地为支点,将城市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推动国防建设的强大力量。

如今,当夕阳洒在基地的山顶平台上,远眺武冈城乡,不难发现:国防意识已悄然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它是学生研学归来后眼中的坚定,是机关干部参与党建活动后的深思,是普通群众参观展馆后的感悟。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正以它的“硬核”实力与“软性”情怀,让“保家卫国”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为“共筑国防长城”奏响属于武冈的强劲乐章。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符子豪 夏鹏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