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岳阳市平江县的“流动供销”,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帅 实习生 唐佳仪 岳阳报道
盛夏,湖南平江县加义镇的早晨带着些许山风。加义供销社乡镇天地为民服务站一早就热闹起来,站内的“新华姐”把刚从农户手中收来的几袋石菖蒲摆上木架,又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句“粽叶要保鲜,今天摘的要记得带过来。”几分钟后,村民俞海燕就挑着担来了。
俞海燕是“新华姐”微信群里的老成员。她说,以前自家农产品不好卖,挑着去镇上赶集一来一回要走几个小时。现在,有了供销社组织的“流动供销”,卖货、收钱、发货,一站解决,“省心又安心”。
为切实解决“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今年6月以来,全省供销系统聚焦“山高路远的偏远山区、省际交界的边缘界区、交通不畅的盲区”,加快部署“流动供销”服务网络。
在这股系统性推动之前,平江县已在探索路上先行一步。从搭建服务点到组织车队深入田间,从打通农产品“出山”通道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机制,平江“流动供销”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山货有了“出山路”,收入也更稳定
在加义镇,为民服务站以“微信群+供销”模式为依托,把服务延伸到村头地边,也培养了一批像“新华姐”这样的当地“网红”。她们作为为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跑好几个村,把农户手中的蜂蜜、干辣椒、中药材等收上来,帮助农户统一包装、代理销售、发货结算。
“手机就是移动供销社。”服务站工作人员说,“有人来找货,有人来找销路,我们就在中间搭桥。”
一年下来,加义镇为民服务站累计帮助销售农副产品超5万斤,销售额超过70万元,带动800多农户稳定增收。让乡亲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手机就是移动供销社”,加义镇为民服务站以“微信群+供销”模式让乡亲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车轮驶向田间地头,种地变得更省心
平江县新三湘现代农业服务公司经理邹衍庆最近正在做一件新事——调试无人机。在他眼里,农业服务早已不是单纯送点肥料那么简单,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公司投入5辆厢式货车、21辆面包车,组成农资配送车队,常年穿梭在田间地头,测土配方肥、高效低毒农药、喷洒植保服务等服务一应俱全。2024年全年,其配送农资总量达1.5万吨。
“农户只要一个电话,车开到地头,货卸在地头,飞防服务当天到。”邹衍庆说,这不仅提升了农业效率,也保障了用药安全和农产品品质,“把科技和农民连接起来”。
通过“流动供销”送至田间的无人机正待调试。
垃圾也有了“归宿”,山村环境焕新颜
在平江县“供益美”公司的调度表上,每天都有十几台车开往不同村组,定点上门开展垃圾清运、回收分类工作。干净,成为很多人对当地村子的第一印象。
公司提供的生活垃圾定点回收服务已覆盖51个村、20余个行政村,年均分类回收量超4000吨。尤其高值可回收物,由专车按市场价收购,实现了农村垃圾的变废为宝。
在县城,“绿巨能”公司则打通上门回收通道,居民家中闲置物品,不用出门就能处理得干干净净。“我们就是想做‘绿色供销’,服务人,也服务生态。”公司负责人说。
村民自制的扫帚也能通过“流动供销”进行销售。
“流动供销”,把服务送进“最后一公里”
“流动供销”让农资柴米油盐送上门,蜂蜜辣椒运出山,让农货卖到城里,也让垃圾收回站里——实实在在改善了偏远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看似“平凡”的供销服务,正在一步步改写“山高路远”的日常。
“新华姐”告诉记者,“这群山环绕着我们,我们绕着山干活。但现在,供销社帮我们打开了一条通路。”这一通路,不只是物的流动,更是信任、温度和获得感的流动。
当前,湖南省供销系统正用“流动供销”这把钥匙,努力解锁“湘供优产、优供、优销、优环、优治、优服”的更多可能性,让偏远角落,也照见现代生活的光亮。
来源:红网
作者:肖帅 唐佳仪
编辑:刘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