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 | 曾梓健:茶山上的“军绿色”
2025-08-04 21:00:13 字号:

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 | 曾梓健:茶山上的“军绿色”

编者按:三湘热土,奋斗者众。昔日身披“迷彩绿”保家卫国的军人,今朝投身建设大潮,在广阔天地间奋力书写着“多彩人生”。他们转型发展的动人故事与宝贵经验何在?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从“迷彩绿”到多彩人生》栏目,深入挖掘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的鲜活奋斗故事,展现他们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身影,让大众看见他们脱下军装后的无限可能,更让每一位退役军人在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点亮前行之光。

7c0a729274892d87cea22352a718829b.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实习生 李昊杰 通讯员 袁芳 常德报道

2015年的南沙群岛上,毒辣的日头把混凝土跑道烤得发白,海风裹着砂粒打在曾梓健古铜色的脖颈上,他弯着腰,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手中的设备。

入伍以来,在这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岛礁上,每一台精密仪器的运转异常,每一艘巡逻艇的引擎异响,每一次雷达线路的故障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曾梓健18岁便投身军营,成为一名海军。回忆起在南沙群岛服役的那段军旅生涯,曾梓健满脸的骄傲:“我见过凌晨四点礁盘上最亮的星辰,也感受过漫长补给期后新鲜蔬菜抵达时的喜悦。”

而这份特殊的经历,也练就了他军人特有的严谨与韧劲。

“军绿”变“茶绿”,“门外汉”变“茶专家”

“城市的霓虹再亮,也照不亮我心里的那片茶山。”2020年退役后,曾梓健放下了手中的仪器,回到了那片令他念念不忘的茶山。

家乡的茶农总说他们“守着好茶叶却赚不到好价钱”,回到家乡的曾梓健下定决心改变这一现状,让茶农们增收致富。于是,曾梓健把部队里“不服输、肯钻研”的劲头带到了茶山上。

初涉茶产业,他是个十足的“门外汉”:分不清茶树品种,看不懂发酵火候,更不懂市场行情。但他拿出新兵训练的较真劲儿——白天跟着老茶农钻进茶园,辨认茶芽、学习施肥、手工采茶;晚上泡在茶厂,盯着萎凋、揉捻、发酵等工序,常常一守就是通宵。

为了系统掌握知识,他报名参加茶叶审评、市场营销等课程,把部队后勤保障的精细化思维搬到学习中: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制茶参数,手机里存满了不同茶叶的色泽对比图,连走路都在听茶叶市场分析。

短短三年时间,他从“问茶农”变成“茶农问”,不仅能精准判断茶叶品质,还能为茶农们提供技术指导,完成了从“茶山新兵”到“茶专家”的蜕变。

“高标准”打造“生态园”,“严要求”酿出“放心茶”

学成之后,曾梓健采用部队的“标准化流程”管理茶园,在种茶环节,从施肥的时间到采茶的手势,都有明确规定。在制茶环节,他更是把军人的“严谨”刻进了骨子里。传统工艺里的“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依赖经验,他就引入智能监控系统,用数据让工艺更稳定。

为了生态和安全,他引进生物防治技术对付害虫,用有机肥改良土壤,为了让消费者放心,他建立了产品可追溯体系,扫码就能看到茶叶的“出生地”和加工全过程。曾梓健告诉记者:“在部队,保障战友们的安全是底线;做茶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是底线。”

“绿叶子”变“金叶子”,“领头雁”促进“共富裕”

接手自家茶园后,曾梓健已经掌握了成熟的生产经验,他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曾梓健常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家乡人都富了才是真的富。”

他致力于提升茶叶品牌附加值,创立茶叶公司,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优先吸纳退役军人家庭加入。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致富技”,曾梓健定期办培训班,讲台就设在茶园边、茶厂旁。他还组建了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技术服务队,走村串户做指导。

如今,在曾梓健的带动下,周边45户茶农年均增收6万多元,其中还有12户是退役军人家庭。

从军营到茶山,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曾梓健用军人的坚韧打磨技艺,用军人的担当带动乡邻,让一片片茶叶成为富民强村的“金叶子”。他常站在茶园高处眺望,看着漫山青翠和远处错落的村舍,眼神坚定:“部队培养了我,家乡养育了我,我要让这茶香飘得更远,让更多人过上像茶叶一样醇厚甘甜的日子。”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夏文颖 李昊杰 袁芳

编辑:张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