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巡礼|湖南:鱼水情深融四水 军民同心耀三湘
2025-08-01 12:54:16 字号: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巡礼|湖南:鱼水情深融四水  军民同心耀三湘

编者按:红色沃土湖南,从不缺军民情深的故事。从“半条被子”里的温暖守望,到如今全社会“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热忱相拥,三湘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厚情谊。今年,湖南15个市(县)成功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红网时刻新闻共同推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巡礼》专题,看湖南如何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更深的融合,续写军民团结的时代新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通讯员 刘雄 谌宇 长沙报道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蒋匪军……”这首从湖南祁阳诞生后唱响大江南北的《我是一个兵》,70余年来始终激荡在三湘儿女心间。歌曲中“来自老百姓”的质朴告白,正是湖湘大地军民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

从抗战时期的“妻送郎上前线、母携子赴战场、父子兄弟共疆场”,到新时代“你守护国土,我温暖你家”的双向奔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赓续传承。今年以来,湖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推动全省双拥工作创新发展。15个市县被命名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通道县烈士陵园护陵员石进华入选全国10名“最美拥军人物”。

时时可感:后方无忧,前线无畏

退役激励现役。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是对现役军人的最好鼓舞。

“没有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我现在不可能这么快重返讲台。”暑假期间,隆回九中“兵教师”钟科文正忙着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这位2023年毅然参军的教师,今年3月光荣退役后,仅用5天就通过“一站式”复工复职手续,重执教鞭。谈及这段经历,他感慨道:“从入伍时的停薪留职到退役后的无缝对接,让我真切感受到‘参军光荣’不是一句空话。”

钟科文的经历是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扎实推进21个“为老兵办实事好事”项目,办结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事项1203件,助力近5000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1107名优秀退役军人通过专项招录扎根基层公务员、教师、公安辅警等岗位,发放支持退役军人创业贷款7497万元,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广大退役军人正以多种方式走上新“战位”,继续发光发热。

图片49.png

2025年3月,退役军人在常德市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上了解无人机操作。

“后方”连着“前线”。在道县,军嫂卿女士也真切地感受到湖南的拥军温度。为解决她的随调需求,道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相关部门,开辟随军家属工作调动“绿色通道”,很快就为她办妥了全部调动手续。卿女士的暖心故事正是湖南“后方无忧,前线无畏”保障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些暖心实践也在全省各地开花:长沙市每年投入100万元进行现役军人家庭困难援助,怀化市军人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自由择校就读,株洲市连续28年实施蛋奶果工程关爱部队官兵,常德市建立“情暖兵心·关爱军属”需求提报机制,邵阳市出台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文件助力军属就业,衡阳市连续75年实现军供保障准确率、优质率和安全率“三个100%”,会同县立功奖金翻倍、转业选岗顶配……

数据见证温度。湖南全面落实军人军属政策待遇,始终将军人退役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今年以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已解决251名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帮助部队官兵解决家庭医疗救助、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等实际困难1101个,协调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1711人次。

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来自社会的尊重关爱,让官兵们吃下“定心丸”,有效激发了广大现役官兵保家卫国的军心士气。今年以来,全省现役官兵立功受奖达1.8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

处处可见:危急时刻那抹令人安心的“迷彩绿”

人民的安危,永远是子弟兵最大的牵挂;人民的呼唤,永远是子弟兵前进的方向。

今年汛期,驻湘部队用行动再次印证了这一庄严承诺。

在吉首市矮寨镇,汛期暴雨如注,大兴社区水位急速上涨,电线杆仅剩顶端可见。“我不害怕,我知道你们会来救我的。”村民石二妹紧抱三个孩子,在冲锋舟上哽咽道。

在慈利县零溪村,因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强降雨,该村13组变为“孤岛”。官兵、民兵们摸黑架设生命通道,3小时转移百余名群众。村民张一品在安置点说道:“穿着迷彩服的就是让人安心。”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三湘百姓的共同心声。

这样的一幕幕,在湖南各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总会出现。危急时刻,那抹令人安心的迷彩绿,永远闪耀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图片50.png

民兵在浏阳烈士纪念馆为少先队员讲解英烈事迹。

在洪江市,雪峰镇母溪村送来的锦旗静静诉说着该市人武部及驻村工作队两年以来的帮扶故事,这面锦旗是军民共建的见证。

驻湘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省军区牵头组织驻湘部队参与乡村振兴,推广旅游帮销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国防科技大学紧盯高精尖领域,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取得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有力促进了创新型湖南建设。武警湖南总队连续28年援建“八一爱民”学校,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亲人。这是所有驻湘部队官兵的心声。他们勇当抢险救灾“急先锋”,争当平安创建“排头兵”,甘当乡村振兴“生力军”,处处彰显出军民鱼水情深的大爱情怀、责任担当。

人人可为:56封辗转4000多公里的慰问信

6月的北疆,新疆塔城军分区某边防团新兵连指导员张建秀给入伍新兵展示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衡南县岐山镇联合中心小学学生寄来的56封慰问信。刚刚授衔的新兵们第一次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跨越山海的问候与牵挂,格外地兴奋。战士们在读信后,纷纷在纸上深情写下——

“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你在信中对边防军人的牵挂,让我更坚定了为祖国戍边守防的决心!”

“祖国的边疆不只有风沙和荒漠,还有美丽的草原和雪山。好好学习,我在边疆等你!”

这些满载着学生们对边防战士的敬意、对军营的向往的信件,从湖南之南的衡阳,到北疆之北的塔城,辗转4000多公里,成为了一份份满载温情的礼物。

图片51.png

“八一”前夕,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致敬最可爱的人——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兵”活动。

这些信就如同湖南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拥军标语和“军人优先”标识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情怀,营造了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湘潭市在湘潭舰上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城舰共建”成为双拥新标杆。益阳市八一爱民小学与益阳舰高频互动,探索出舰校联教共育新路子。郴州市打造“五个一”双拥文化阵地,续写好“半条被子”的故事。永州市在3300个村(社区)建立动态荣誉墙,将双拥文化融入城乡肌理。汨罗市在中学设立招飞班、国防班,激励学生踊跃报考军事院校。

在湖南,尊崇不是抽象的口号,是随处可见的“军人优先”标识,是时时可感的优待服务——全省14个市州城区公交、地铁、磁悬浮,面向全国现役军人和持优待证人员免费,135家A级景区实行优惠减免,由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景区门票免票政策扩大至现役军人家属。娄底市将荣军优抚医院建设成全国15家区域型优抚医院之一,建立了一套精准务实的拥军医疗优待体系。韶山市构建全覆盖军人医疗体系及“七位一体”救助方式,提高军人医疗综合报销比例。

当尊崇成为习惯,拥军就有了最深厚的土壤。

社会各界纷纷加入拥军行列,2300余家企业和4900余家门店,为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提供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9900多项优待服务。浏阳市在全市32个乡镇建立“双拥示范街”,让拥军成为看得见的实惠。从“被感动”到“去行动”,社会化拥军让优待优惠不断,暖心举措实实在在,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心田,让双拥工作变得人人可及、人人可为,汇聚起了军民团结实干的磅礴力量。

保家卫国千秋曲,鱼水情深万代同。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流淌,积淀的是军民浓浓鱼水深情。如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之花”早已融入三湘儿女血脉、开遍军地枝头。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刘雄 谌宇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