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稻穗映初心 湘青创未来——从“创青春”大赛看湖湘青年的科创传承与突围
2025-08-27 18:04:48 字号:

稻穗映初心 湘青创未来——从“创青春”大赛看湖湘青年的科创传承与突围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滕思楠 长沙报道

提到安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总会在人们心中泛起涟漪。这里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梦开始的地方。那株改变中国粮食安全格局的杂交水稻,正是从这片土地破土而出,进而将“安江”这个不过八万多人口的小镇与“科创”联系起来。

8月18日至20日,安江这座小镇迎来了一场科创的盛会,第十二届湖南省青年创青春大赛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怀化国际陆港建设青年交流会的舞台搭建于此。安江农校的红砖黛瓦间,勾勒出一幅青年与土地、创新与传承的共生图景。

1.png

第十二届湖南省青年创青春大赛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怀化国际陆港建设青年交流会现场。

多元领域的青春驰骋

“这是一种水稻降镉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用AI赋能废旧纺织品回收和数字化转型,能够大幅提升回收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我带来的项目主要内容是一种抗乳腺癌蛋白药物开发与应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次大赛设置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文化+科技4个专项赛事,一条条宽敞的赛道,让青年们得以尽情展现才华。其中,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及乡村振兴三大专项的比拼已在安江圆满落幕,文化+科技专项比赛将于9月中旬在长沙市天心区举行。

四个专项赛事,既有国赛的“规定动作”,又有省赛的“自选动作”。这些专项赛事的设置,既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又充分结合湖南的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为不同领域的青年创客提供了精准对接市场、实现创新价值的优质平台。

8月19日,是比赛的“正日子”。一大早,比赛场地外围就集结了身着各色队服的青年创客们,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斑驳的光影与青年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为这场青春的盛会增添了几分活力与期待。

“橘洲”是由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视觉生成大模型,该模型依托中科曙光提供的国产算力完成训练,是国内首个基于纯国产化算力预训练并实现全流程训练推理的视觉基座大模型。科技创新赛道共96个项目入围比赛,通过抽签,“橘洲”项目排在了科技创新组的倒数第7个出场。

汇视威的创始人顾善植是各大科创比赛的“常客”。轮到“橘洲”项目展示时,顾善植从容地走上讲台,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向评委们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应用潜力。评委们纷纷点头称赞,认为该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找到了精准的落地路径,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最终,“橘洲”获得全场最高分。

相比较科技创新赛道答辩室的热火朝天,隔壁的数字经济赛道答辩室早在上午就结束了比赛。35个项目“各显神通”,带来的创新点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

2022年的第九届“创青春”大赛中,数字经济赛道首次“亮相”。它关注的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项目。这一赛道的设置,不仅顺应了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更为湖南本土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字创新成果的专属区域。

谭亚是“户外广告GPT——基于多模态AI的智能投放与全域营销中台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的负责人,也是长沙屏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介绍,屏果数字创新的S2B2C模式,能够通过AI智能投放平台、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和全民分销体系,让“户外广告单次投放门槛从数万元降至98元起!人人都能投得起大屏!”谭亚的项目引起了现场评委的兴趣,一番问答后,他们纷纷为这个有前景的好项目亮起了高分。

“其他几个赛道都好理解,从名字就能知道是什么内容。那乡村振兴赛道是比什么的?比种田吗?”签到区,被大赛宣传板吸引过来的游客发出疑问。

“没错,但我们不光是比高科技种田,还关注种业振兴、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领域相关产业……”刚结束路演的选手热心地向发出疑问的游客介绍。

在本届乡村振兴赛道中,有的聚焦于辣椒领域的产业链一体化,有的关注黄花菜产业的发展,有的致力于非遗项目的传承,还有为精准控制鱼塘含氧量而研制出实用工具……这些扎根乡村的创业项目,如同田野里茁壮成长的稻穗,承载着青年一代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与梦想,也为湖南乡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而本次大赛的一大创新亮点,在于首次增设“文化+科技”专项赛道,聚焦音视频、数字文创、数智出版、智慧广告等融合领域。在九月,相信这场赛事也会吸引不少观众的目光,展现出青年一代在文化科技创新领域的无限可能。

大赛究竟有多“多元”?下面这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

711个科技创新类项目,聚力突破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攻克“卡脖子”难题;

248个数字经济类项目,紧密贴合数字中国建设需求,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505个乡村振兴类项目,全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61个文化+科技项目,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基因,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大专项协同发力,大赛真切地引领着青年在服务大局战略的“主战场”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2.png

比赛现场。

安江赛场的“科创情怀”

8月20日,清晨微雨驱散安江的暑气。上午八点半,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多功能厅热闹起来。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创业者、评委专家陆续汇聚于此,谱写着湖湘大地上科创探索与青年担当的传承故事。

青年交流会上,袁隆平院士AI形象与“新时代青年先锋”的“时空对话”环节,让不少人红了眼眶。

当袁隆平院士的声音在会场响起,当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再次回荡在每个人心间,屏幕上的AI形象眼神坚定,仿佛穿越时空与当代青年隔空相望。

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金奖获得者吴攀接过袁老的话茬,讲述着自己团队在农业科技领域攻坚克难的故事——以吴攀为代表的每一个青年,都在用自己的探索延续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

在这样饱含“创新”的环境里,大赛同样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在安江这片浸润着袁隆平院士“种子精神”的土地上,第十二届湖南省青年创青春大赛的赛制创新,如一场对科学精神的当代诠释——既延续着“严谨求实、敢为人先”的基因,又注入了“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新内涵。

为让大赛更趋公平公正,大赛创新性引入“第三方评审+随机评委+即时亮分机制”从三个维度保障公平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其中,令选手十分振奋的是“即时公示”机制。

不同于以往赛事的“漫长等待”,本次大赛三大专项赛采用当场亮分、即时公布成绩的方式。最后一位评委打完分后,赛场工作人员会根据评委打分即刻生成最终结果。生成的结果以十个项目为一组,用张榜的形式展示在候场区。

许多项目负责人刚走下路演台,就已知道自己的得分情况。“不用悬着心等待,赢了能立刻规划下一步,输了也能当场向优秀选手请教”,一位乡村振兴赛道的参赛者感慨道,这种高效透明的机制,让赛场更像“成长场”,少了焦虑,多了专注。

赛制创新激活了选手间的“化学反应”。“我觉得你的辣椒储存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我的柑橘领域……”“你的项目正好做的是我的上游技术攻克,我们可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不同赛道的创业者自由交流,用“跨界碰撞”,让赛场超越了“竞技”的单一属性,成为创意交融的平台。

当年轻的创业者们在这片土地上既比拼高下、又互相成就,恰似当年那株杂交稻在稻田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科学的精神、创新的基因,正在新的时代土壤里,结出更丰盛的果实。

此外,赛场内还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观察团”——由兴湘资本、省大创基金等机构组成的行业观察员,不参与评分,却像“星探”般紧盯每个项目。这些观察员见多识广,眼神“毒辣”,他们做好准备随时标记有潜力的“好苗子”,路演一结束便主动上前邀约洽谈。

作为一项立足青年、服务大局的品牌赛事,创青春走到过长沙、株洲、益阳、岳阳等地,今年首次走进怀化。怀化独特的生态资源、丰富的农业基础以及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湖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与怀化国际陆港签订的《跨境快运专线青年企业家战略合作协议》,就像一根接力棒,把青年创业项目与陆港发展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反复试验、记录数据的严谨,到如今大赛用机制创新保障公平、用即时反馈提升效率,变的是创业的形式与领域,不变的是对“真才实学”的尊重、对“协同共进”的追求。清晨的微雨在青年的火热交流中悄悄停下,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上,稻浪翻滚间仿佛能看到前辈们俯身研究的身影。有了阳光和雨露,烙印着“科创”的“金种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3.png

洽谈现场。

让青创“金种子”破土成林

8月20日上午,同样火热进行的,还有2025年“湘青创”湖南省青年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会。

“湘青创”是湖南省共青团组织发起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品牌。它于2011年创立,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年创业就业,促进青年发展。已经逐步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助推器、青年企业家成长的摇篮。

“往年,我们会在大赛结束后邀请获奖项目来参加对接会,今年则将投融资对接环节提前,让所有的项目都有机会与金融机构、创投专家面对面交流。”大赛主办方介绍,对接会现场设置了“一对一洽谈区”,创业者带着商业计划书,就能与来自省内多家银行、投资机构的代表深入沟通。

“他们对咱们项目很感兴趣!都说商场如战场,没想到在咖啡厅也能获得创业机缘!”不少创业者收获颇丰,向团队报喜的电话声中难掩激动。整个会场里,键盘敲击声、低声交谈声与偶尔响起的掌声交织,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在为梦想寻找着生长的土壤。

一位带来智慧农业项目的青年创业者兴奋地说:“这种即时对接太高效了,不仅获得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还初步达成了意向投资,为项目落地解了燃眉之急。”

要将省内外先进的全链条创业要素高度集聚,赋能青年创业全周期,政策、资本、智力,缺一不可。这场投融资对接会做到了。

政策就像土壤。好的政策能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扎根生长的坚实基础,大赛通过一系列省级重点青年创业扶持计划,从场地支持到税费减免,从创业培训到市场对接,一系列精准化的扶持措施如同养分般渗透到创业的每一个环节。

资本则如同灌溉的活水。大赛通过投融资对接会等平台,架起青年创业者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之间的桥梁,将社会资本的力量引入创新领域,为有潜力的项目注入成长动力,助力其从萌芽走向茁壮。

智力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阳光,大赛为大赛选手提供投融资对接、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助力创业青年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金种子”在政策、资本、智力的协同作用下,加速生长为支撑区域发展的茂密森林。

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一个良好的服务生态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能为他们遮风挡雨。这次大赛,就为他们打造了这样一个港湾。

大赛构建“培训—路演—孵化—投融资”闭环服务。赛前开展创业导师一对一辅导,赛中设置“5分钟陈述+3分钟答辩”高压路演,赛后对接投融资落地……此外,青春市集、乡村好物展销等环节,让创业成果直面市场检验,强化“以赛促产”实效。

大赛筹备期间,组委会提前对参赛项目进行投融资意向摸底,邀请了35家省内外投融资机构、银行、孵化园区与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现场洽谈。

“我们机构主要是做文旅相关的投资,刚才那个‘隆平五丰稻’项目我感觉很不错,是做袁老研发的杂交稻米文创的。我们已经交换了联系方式,准备进一步接触。”

国瓴资本的现场负责人彭闯发现了不少有潜力的项目,他认为这些项目不仅有独特的创意和技术支撑,还紧密结合了地方特色资源,像这类将杂交稻文化与现代文旅融合的项目,既有情怀又有市场前景。在他看来,“湘青创”平台就像一个精准的“孵化器”,让优质项目和资本能够高效对接,而青年创业者们展现出的活力和创新思维,更是让他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

湖南共青团长期以来构建的“青创生态”,就像为青年创业者们撑起的一把大伞。

“青创课”教知识,“青创群”聚资源,“青创赛”搭平台,“青创园”给场地,“青创贷”解难题,“青就业”指方向……这“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

十二年来,湖南青年创青春大赛累计吸引6万多名创业青年、1.2万个项目参与其中,培育出560余个优秀获奖项目,发放资助金近2200万元。

此刻,故事还在继续。从安江农校的试验田到怀化国际陆港的集装箱,湖湘青年正以“种子”的韧性扎根大地,以“科创”的锋芒突破边界。当更多“金种子”在政策、资本、智力浇灌下破土成林,湖南的创新版图必将迎来更茂密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滕思楠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