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宣传湖南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政策,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创业者风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六期专栏,以笔为犁,深入挖掘新农人在村口致富,在家门口就业典型,把镜头对准以创新创业为支点,撬动基层效能、激发人才活力、厚植产业潜力的这些人、这些事,书写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乡村追梦人彭南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彭舒婷 实习生 武千惠 湘西报道
清晨,湘西州永顺县岔那工业园已率先醒来,永顺县硒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分拣中心里,机器的轰鸣声清晰可闻。
传送带上,鲜红油亮的干辣椒次第前行,精准地落入全自动包装机的怀抱。伴随着轻微的气流声,透明薄膜瞬间收紧、塑封,外包装上那枚代表食品生产许可的蓝色“SC认证”标识,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隔壁直播间里,农户正面对手机镜头举起一罐坛子酸菜:“这是咱用老法子腌的,零添加!”镜头外,公司运营员实时监控着销售后台,后台订单数字在实时的跳动中不断攀升。
其背后,是退役军人彭南京带领的永顺县硒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硒源农业”)八年返乡创业的坚实足迹。从电商拓荒者,到年销8000万的助农“破风者”,他用军人的坚韧为武陵山区蹚开了一条农产品出山的数字天路。
扎根乡土“金山”,从电子产品到农产品的转型
2016年,在深圳经营电子产品厂的彭南京决定返乡,“老人年纪大了,小孩要上学,该回家了。”最初的道路并非坦途,将电子厂迁回永顺的计划,因缺乏熟练技工和完整供应链而搁浅。
转机出现在妻子广东同学的来访,“你们这儿的农副产品,在我们那儿卖得贵,在本地却卖不动。”这句话点醒了彭南京,他将目光转向家乡漫山遍野优质却流通困难的猕猴桃。
彼时,湘西猕猴桃地头收购价仅1元出头,而3公斤快递费高达9元,“物流费比果子还贵”。看着满山待销的果实,彭南京发现了比电路板更值得深耕的领域。
然而,电商拓荒,谈何容易。“起步很困难,”彭南京回忆道,“农户觉得包装没必要,物流下不来,品质难保障。”
2017年,在永顺县农业局协调下,他与快递公司达成协议,将3公斤包裹运费压至4.5元。随着单量攀升,2024年邮政报价已降至带箱3公斤3元多,物流成本降幅超50%,为农产品“出山”撕开了一道口子。
首战告捷的关键,是“认养一棵树”的大胆破冰实验。2016年创业之初,彭南京团队仅有微商经验,他们大胆邀请全国微商团队来永顺策划“认养一棵猕猴桃树”活动,这为硒源农业的全面电商转型按下了启动键。
此后,公司全力转型电商,从快乐购“一县一品”到拼多多、抖音,从扶贫832平台到“湘西乡村振兴馆”,渠道不断拓宽,来自武陵山脉深处的优质农产品,开始流向全国。
2020年是至关重要的转折之年。当时,扶贫产品时常面临“价高质次”的质疑。彭南京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有些冒险的决定,在扶贫832平台推行“先尝后付”的机制,消费者收到货品,满意了再付款。
这不仅是对产品的自信,更是对诚信的坚守。当年,硒源农业扶贫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惊人的1.5亿元,全省排名第一,直接带动3200多户13800余人增收脱贫。
“做农产品要对得起‘原生态’三个字,货真价实才能回头客不断。”彭南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今公司已在京东、抖音等全平台开设旗舰店,硒源农业已取得农产品加工SC许可证9大类52小类,品质体系日益完善。
2018年5月,彭南京到济南市泉城广城推荐永顺莓茶。
兜底销售,筑起共富保障
2020年深秋,润雅乡风鸣村村民覃海周蹲在地头叹气。因商贩卷款跑路,他价值40多万元的茶叶滞销。得知消息后,彭南京驱车赶到地头,二话不说,当场以现金收购了全部茶叶,“做农业是有情怀的,有时候只要给他一点支撑,就一定能翻盘。”
这次经历催生出“兜底销售”机制:当猕猴桃地头价跌破1元/斤、柑橘跌破0.8元/斤时,硒源农业敞开收购。在芙蓉镇,公司通过“永顺购”平台对全村猕猴桃兜底定价1.6元/斤,助农增收20%。如今,永顺猕猴桃地头价稳定在1.3元~1.5元,“滞销”一词逐渐消失。
这套机制更延伸至村集体经济,硒源农业现通过与23个村集体合作,带动各村集体经济增收,筑牢共富保障网。
为打通销售末梢,“一村一主播”计划启动,彭南京团队助力每个村培养1名本土主播,硒源提供70%标品和30%非标品货源,主播只需专注直播,公司承担选品、售后和物流。考核目标设定为日销50单~100单,既避免给村干部压力,又能消化村民的零散农产品。
“老头老太太卖出一斤干茄子,那种高兴藏不住。”彭南京感慨道。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多个村镇,帮助更多的农户销售产品,助力农户零散农产品变现。
产品展示柜里展示着通过公司检测合格的所有农户的干货:干萝卜,茄子,豆角,笋子,木耳,香菇,青菜等。
授人以渔,引进人才盘活乡村新动能
“做一天挣80块,生活费就有了。”在芙蓉镇移民安置点,一所“乡村车间”焕发着生机。风干机的低鸣声中,村民们熟练地翻动着红艳的辣椒。这是彭南京盘活乡村的“乡村车间”计划,利用闲置房屋,培训移民制作干菜、坛子菜等特色产品。
为做好企业发展,硒源农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公司通过人才引进,已有60名返乡青年。同时,公司实行创业合伙人制,支持成熟员工成立分公司,公司垫资占股,现已孵化7家优秀创业实体,帮助50余人成为电商店主。
“彭总说‘专业人做专业事’,现在我把深圳经验全用在社区团购上”,硒源农业的新进股东正协调生鲜团购订单。曾闯荡深圳、拥有十几家生鲜店的周天鹏,为照顾病中母亲毅然返乡,加盟硒源农业后,他凭借丰富的生鲜运营经验负责团购板块。
彭南京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包办,而要激活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他开始将成熟的销售渠道和运营经验逐步移交给村合作社,硒源则负责提供品牌背书、供应链服务和纠纷协调,推动村集体真正掌握发展的方向盘。
2024年,硒源农业产值达8000万元,帮助1万多名农民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使其较原来增收20%~30%。
眼前,满载腊肉和莓茶的货车正奔向高速,驶向远方,屏幕上,直播间里的订单又轻轻刷新一笔。 阿里公益的流量扶持正在注入,省供销社强大的流通网络即将接入……
站在新起点,这位保持着军人风骨的创业领路人,腰杆笔挺,眼神如炬。他坚定地许下新的愿景:“要让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老乡都坚信,来自武陵大山的好山货,一定能够翻越千山万水,抵达更多人的手中!”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彭舒婷 武千惠
编辑:丁斯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