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农耕文化大家谈丨湖湘农耕文化如何“出圈”?刘仲华院士建言
2025-07-03 17:13:53 字号:

农耕文化大家谈丨湖湘农耕文化如何“出圈”?刘仲华院士建言

编者按:湖南是“鱼米之乡”,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17年,中央首次提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2023年《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发布,在国家基础上,首提数量、质量、生态和文化“四位一体”耕地保护利用体系。

今年全国土地日湖南活动以“赓续农耕文化,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

湖南提出农耕文化引领凝聚耕地保护有何意义?怎样去传承与发展农耕文化?我们采访了四位“大家”。第二期聚焦,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实习生 刘欣怡 洪江报道

“湖湘耕地文化在丰富湖湘文化资源库、凝聚耕地保护共识、推动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南如何弘扬农耕文化、深化耕地保护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一是打造湖湘耕地文化品牌标识,开展全域式、专题化的文化资源普查,深化资源的学理转化与符号提炼,提升文化品牌标识度,让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资产。

二是创新湖湘耕地文化传播形态,搭建并利用好智能化传播平台,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呈现,探索多样化表达,推动湖湘耕地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三是凝聚湖湘耕地文化发展合力,强化政府统筹力度,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全员参与文化创作,营造良好的湖湘耕地文化创新生态,汇聚起湖湘耕地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提升湖湘耕地文化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刘仲华介绍,目前,湖南师范大学项目组围绕“湖湘耕地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撰写了20多篇论文、50多万字书稿,10多篇调研报告,收录了1000多种专题文献和文物,形成了卓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刘欣怡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