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常德市璟农堂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飞手李威正操作着无人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武千惠 常德报道
7月的沅澧大地,稻浪翻涌。在常德市桃源县,常德市璟农堂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飞手李威正操作着无人机,在傍晚暮色中腾空而起,精准地将药剂均匀喷洒在连片稻田之上。
曾经顶着烈日、背着药桶的传统防治场景,正悄然被科技力量重塑。农户们站在田埂上,看着无人机划出精准航线,终于卸下心头重担。
“以前每到打药就头疼,现在全交给璟农堂来搞统防统治,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桃源县三阳港镇童家堉水井组,无人机正在均匀喷洒药剂。
璟农堂模式:精准植保解决农户困境
“所有事情亲力亲为的时代过去了。”农户童必仙站在承包的600亩稻田边感慨,“把田交给璟农堂统防统治,看似增加投入,实则综合效益大增。”他的账本清晰显示: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生产效率,资源共享减少了买农机的投入,集中采购降低了农资成本,无人机施肥打药,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这是实打实的节本增效,更关键的是彻底解决了‘请人难’的顽疾。”
这份信赖,源于璟农堂的三大核心服务体系:从病虫监测、方案定制到飞防实施、效果回访,璟农堂构建了全周期服务体系,全链服务深化信任。
公司聘请专业农艺师团队驻点服务,通过田间诊断定制方案,精准把脉减药增效,告别“见虫打虫”的粗放模式。统计显示,其服务田块施药次数比农户自防减少2次以上,农药用量控制在农户自防用药的85%左右。
飞手李文龙操作着大疆T40无人机,配备有雷达定位与避障系统。“避开白天地表高温,夜间作业精度达厘米级。”他展示操作记录:单机日均作业300亩,效率达人工15倍,更彻底规避了人工施药的风险,用科技利器提效病虫害防治。
“我们不是把药一堆了事。”公司创始人肖勇强调。农户李华兴也深表支持:“按需下药,再没剩药堆家里了。”
常德市璟农堂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勇查看水稻田病虫草害情况。
人才筑基:飞手绘就新农景
科技赋能统防统治,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只有人才有了保障,全链化服务体系才能落实落地。
“我能干到退休!”飞手陈军对职业充满认同,“忙半年休半年,年收入十来万,公司还买社保。”这个曾辗转北上广的80后,2018年因家庭原因返乡加入飞防队伍。如今他所在的工作小组,年作业面积超1.8万亩次。
璟农堂一方面积极引进资深专家,聘请有专业植保农艺师2名,配合农户进行田间诊断和回访,期间也不定时地组织农户培训植保技能和施药方法。另一方面,着力培养新生力量,组建更多的飞防手队伍。技术人员通过田间观察,选择合适时机施药,搭建高质高效的统防队伍。
桃源县三阳港镇三阳港村联红组的水稻长势。
“统防统治”东风劲吹 湖南实践应势而上
湖南,这个以全国2.8%的耕地承载了8.5%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粮食大省,面对“四高”,高温高湿、高复种指数、高用肥量、病虫害多发频发重发的严峻挑战,将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抓手强力推进。
在省农业农村厅“因地制宜、梯次推进、规范管理、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引下,璟农堂等一批有实力、有担当的服务组织迅速成长,成为全省构建统防统治、实现“保姆式”服务愿景的中坚力量。
随着湖南省“2027年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8%”的明确目标,璟农堂正在新赛道上加速前行。更大的愿景正在孕育,在湖南省构建“耕、种、防、收”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璟农堂在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正如种植大户李华兴期盼的——我们成为了合作伙伴,一起种出更健康、更值钱的稻谷,让汗水和土地都得到尊重。
当植保无人机在沅澧大地编织科技防护网,这场由科技赋能、服务创新驱动的统防统治新模式变革为农户筑起丰收“金盾”,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更坚实的湖南力量。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田保姆”的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武千惠
编辑:丁斯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