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
2023-10-16 17:32:46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对食品安全问题,要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到中国农大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的指示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

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的说明


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过程监管,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府主要是保基本,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注重制度建设,花钱买制度而不是简单花钱买稳定,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问题。

——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形势,靠人盯人监管,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必须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我们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设立相应管理机构,目的就是要解决多头分管、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定职能、分地盘相对好办,但真正实现上下左右有效衔接,还要多下气力、多想办法。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这些年,我们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脆弱,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成为我们的心头之痛。

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 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调研庆丰包子铺时的指示


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严重刑事 犯罪高发态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突出问题要及时开展专项斗争,如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扬言报复社会人员等重点人群,对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重点物品,要强化治理和管理。公共安全事故,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解决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种种问题,克服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化解产能过剩、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和尊严、克服执法不严和司法不公,解决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互联网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难题,克服公器私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现象,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特权现象、惩治消极腐败现象等,都需要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重于泰山。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为重点,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把确保公共安全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 重要指标。要落实责任追究,对维护公共 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重视不扎实甚至搞形式主义的,要告诫提醒、通报批评;对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加快相关安全标准制定,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努力实现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稳定可控、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要坚持产管并重,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快检验检测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要着力解决违规使用高剧毒农药、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非法使用“瘦肉精”和孔雀石绿等添加物,重点打击农村、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销售违禁超限、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一项一项整治,务求取得实际效果。

——习近平2015年5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要在抓好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深恶痛绝,对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和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非常担心,必须下大气力予以解决。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把所有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收储运商贩等都纳入监管视野,落实好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要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项目扶持、资金补贴等工具,把广大生产经营者重质量、保安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要坚持严字当头、重典治乱,加大执法惩处力度。

——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6年1月28日,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 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公共安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不少环境问题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群众健康。老百姓长期呼吸污浊的空气、吃带有污染物的农产品、喝不干净的水,怎么会有健康的体魄?要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当前,老百姓对农产品供给的最大关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这个问题多做文章。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

——2016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相对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这些问题更受人民群众关注。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

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和权威性,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同国际标准对接。要保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所需经费,特别是检验检测经费。要完善食品造假行为定罪的司法解释,推动食品掺假使假行为入刑。所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到个人,并向社会公开处罚信息。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权威性。要从满足普遍需求出发,促进餐饮业提高安全质量。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时刻新闻

编辑:黄舒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