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
身处内陆,心在四海。湖南从不缺改革之勇气,亦不乏开放之精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湖南如何走出内陆,不妨向外学一学,取他省之长,辩证参考,化为己用。
本期,记者将目光投向了与“湖南同题”作答的江西、毗邻长三角的安徽、地处包含海域在内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重庆,试图通过梳理这三地的做法,为湖南打造改革开放高地寻找更多灵感和启示。
江西:与湖南“同题作答”
与湖南互称“老表”的江西,地理环境与湖南很相似,三面环山,一面迎湖;区位也和湖南相近,两省均将招商重点放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江西省地形三面环山。(图片来源:地之图网站)
曾有一段时期,江西受制于多方面因素,面临被经济十强省“包围”的局面。如今,扩大开放可谓是江西发展突围的“破阵棋”。
2020年,江西获批全国第三个、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今年7月,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大高地”,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见,江西力图将改革开放推向新高度。这一点,湖南与江西“老表”可谓“同题作答”。
过去两年,江西两次蝉联全国经济增长冠军,外贸增速领跑中部各省,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迈过万亿大关,其中不无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助力。
从“四面包围”走向“四面逢源”,也离不开江西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等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成。
江西是全国第3个“县县通高速”、第4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一改普铁时代“边缘性”地位。
与此同时,江西为打开出海通道,近年来大力发展中欧(亚)班列、航空物流、铁海联运和江海直达。近3年来,江西外贸依存度由15.6%提升至20.9%
▲江西赣州国际陆港发出首趟RCEP专列。(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此外,在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江西从体制改革上找支点,从制度创新中育动能。
接轨国际贸易规则,对湖南和江西都是时代机遇。对此,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吴朝阳建议,“要主动对标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大力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安徽:靠科技整“狠活”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原材料和劳动力输出大省,安徽在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内陆地区具有普遍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图片来源:合肥日报)
安徽可用财力不算富裕,但安徽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直面科技创新的痛点、难点、堵点改革,最终通过“科技”整出了“狠活”,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角色转变,走出了一条中部地区创新驱动的跨越发展之路。
科创很费钱,但安徽出台新机制,让很多科创单位不再为“钱”景担忧。
例如,9年前成立的安徽华米有技术但缺资金、有发明专利无实物抵押,一度资金断流。地方政府与银行合作推出“创新贷”,通过股权、专利权质押等方式,给予该公司1000多万元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渡过创业困难期。如今,华米公司已成为智能可穿戴领域领军企业,产品进入9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量子研究院(图片来源:合肥科技)
为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安徽将省科技计划及专项整合为六类计划,明确定位和支持方向。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大自主权,允许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健全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此外,安徽将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使用权全部下放到高校、科研院所,把科研人员享受成果转化收益的比例从不低于50%提高到不低于70%,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依法享有成果转化收益。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商学院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图片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安徽省政府还联手中科大创建了“科技商学院”,探索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培养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和成果转移转化基金,支持中科大的科技成果在“科大硅谷”转化落地。
“从科研到产业到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创造创新过程,要把要素资源高效合理配置起来。”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说。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安徽正在多元化科技投入、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全国探索出一条新路。
从“种子”阶段就开始培育,好肥浇好苗,才能结出硕果。从安徽的角度看湖南,或许能激发更多培育“种子”的创新创意。
重庆:依托大通道形成大产业
深处内陆腹地,重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大通道,并依托大通道,打造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带动形成大产业。
▲重庆市巫山景象。(图片来源:新华网)
说到重庆,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其独特优势——直辖市。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重庆被称为山城,却是全国唯一兼具水陆空三类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在重庆,诞生了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并“启发”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让这一通道联结全国多个省份,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十余年来,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此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也发源于重庆与广西、贵州、甘肃4省区市签署的“南向通道”。重庆始发的班列经广西钦州港出海,重庆通过铁水联运连接起“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
在重庆社科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月看来,重庆通过优化开放环境等措施,强化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等功能支撑,实施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助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西部陆海新通道还在不断扩展,根据最新方案,重庆正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七大交通走廊”,正从“一条线”到“一张网”转变。
▲西部陆海新通道“13+1”省区市联动班列发车活动出海班列。(图片来源:重庆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湖南与重庆颇为相似,目前已形成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如长沙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怀化东盟货运集结中心等。
如何运营好现有线路、如何开辟新线路,是湖南对外开放通道建设的重要课题。
此外,重庆参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湖南要发展长株潭都市圈。对此,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曦建议,加快改革与制度创新,提升市场准入的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打通要素自由流动的“肠梗阻”,提速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譬如,由‘不合格假定’变为‘合格假定’,政府要加强的是事中事后监管。又譬如,积极争取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有序扩大证券、银行、保险等领域开放;培育发展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等业态,推动形成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彭曦说。
▲2022年11月,湖南国际物流通道对接会在上海举行。
回顾历史,无论是上述三个省市还是湖南,经济的飞速发展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
要在内陆地区实现改革开放争先,关键在思想观念。思想通,一通百通;观念变,一变万变。没有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大突破。
环顾湖南周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千帆竞发。“向好的学、向强的比、向高的攀”,开放观念,启发思路,定能找到更多“改什么”“怎么改”的办法。
来源:红网 观潮的螃蟹
作者:刘志雄
编辑:肖拓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