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向朝晖 杨瑛 黎振兴 记者 陈诗芹 长沙报道
护一江碧水,守一湖安澜。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砥砺前行,先后开展了洞庭湖区防洪蓄洪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努力构筑保护洞庭湖“一湖碧水”的水生态屏障。如今,湖区防洪和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大通湖东垸分洪闸。
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
夯实安全底线,力保大湖安澜
一句“洞庭天下水”,高度概括了洞庭湖的“江湖地位”。这里不仅是湖南省的抗洪主战场,还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牵系着长江中下游抗洪大局。
夯实安全底线,力保大湖安澜,是湖南水利人一以贯之的追求。
在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一座28孔的分洪闸,嵌入钱粮湖垸防洪大堤。岳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晖介绍,钱粮湖垸是湖南省最大的蓄洪垸,分洪闸设计分洪流量4180立方米每秒,蓄洪容积超过22亿立方米。一旦洞庭湖遇到超标准洪水,打开这座闸门,就可以有计划地主动分蓄洪水。
根据国家安排,为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在长江流域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洞庭湖城陵矶地区需要承担50亿立方米的分洪任务。2015年起,湖南省实施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等三大垸安全建设一期工程和三大分洪闸工程建设,概算总投资51.74亿元,新修围堤61.7公里,加固堤防56.4公里,建设11个安全区、2个安全台,新建3座分洪闸、总进洪流量达1万立方米每秒,实现有计划调蓄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工程体系又添“重器”。
今年56岁的钱粮湖镇古月湖村村民蔡浩然,经历过钱粮湖垸1996年溃垸之苦。他说:“现在好了,国家帮助我们建安全区,在集中居住的地方再围一圈大堤,这个大堤是按最高标准新修的。万一外面的防洪大堤垮了,洪水也淹不了安全区。我们现在新修房子,都会建在安全区内,这才真正有了安全感。”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湖南以蓄洪垸堤防加固为重点,提高洞庭湖区防洪能力。先后实施了钱粮湖等3个以及安化等9个、围堤湖等10个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概算总投资68.16亿元,加固洞庭湖区一线堤防984公里。加上先期加固的建新垸、江南陆城垸大堤,湖南省24个蓄洪垸堤防实现全面达标。同时,投入8.16亿元实施了麻塘垸堤防加固、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湖南段);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了善卷垸等一批堤垸堤防建设,洞庭湖区防洪能力明显提升,能有效抵御设计标准洪水。
这是一份大湖安澜的优秀答卷:2017年7月,湖南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湘江长沙站水位窜至39.51米的历史最高水位,城陵矶站最高水位34.63米(超保证水位34.55米)0.08米,洞庭湖波澜不惊;2020年,城陵矶站最高水位34.74米,为历史实测第五高洪水位,超警水位持续60天,洞庭湖区堤防险情明显减少,未发生特大险情;2022年初,水利部批复同意城陵矶站警戒水位由32.5米调整为33.0米,这一提升既彰显湖南水利人的担当,更是近年来堤防建设巨大成就的印证。
今年9月30日,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开工,一期将对洞庭湖区松澧、安造、沅澧、长春、烂泥湖、华容护城6个重点垸658公里一线堤防进行全面系统加固;二期工程将对沅南、安保、育乐、大通湖、湘滨南湖等5个重点垸一线堤防全面系统加固。作为完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关键措施,该工程将使重点垸成为名副其实的“确保垸”。
华洪运河补水工程。
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系统治理,润泽一方民生
湖南在加快防洪能力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饮水、灌溉、排涝等民生水利建设,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交上了一份民生改善的优秀答卷。
洞庭湖北部地区的华容县,一度出现“水窝子”也缺水的窘况,地下水源几近枯竭,城市供水被迫采用华容河地表水,水质极差。
在三峡后续专项资金2.2亿元支持下,华容县城关二水厂工程于2013年11月动工,2015年3月试通水,2018年12月竣工验收,建设内容包括日供水能力12万吨的城关二水厂、日取水20万吨的长江取水泵船、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高位水池以及全长43.5公里的输水管线。如今,华容县城及周边乡镇、县工业集中区的近30万人,彻底告别了苦咸水、高锰水,喝上了长江的Ⅱ类水。
因应三峡工程运行后“江湖关系”新情势,在国家支持下,湖南持续推进三峡后续项目实施。2011年以来,完成投资18.58亿元,实施项目51个,目前已完工44个、在建7个,包括一批供水及灌溉影响处理、河势及岸坡影响处理、生态与环境影响处理项目。项目全部完工后,将有效解决洞庭湖部分地区200余万人饮水及5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完成长江干流湖南段66.3公里崩岸整治,大力提升洞庭湖区水安全保障能力。
针对洞庭湖北部地区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立足省内水资源调配,2018年决定分两期建设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今年大旱发生后,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发挥水网骨干工程作用,为岳阳市君山区、华容县和常德市安乡县、益阳市大通湖区等地累计补水超过8亿立方米,保障了226万亩农田、162万人用水需求,为稳定全省防旱抗旱形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效应对洞庭湖区内涝灾害,湖南2009~2019年实施完成洞庭湖区13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017年起又实施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覆盖常德、益阳、岳阳、长沙四市的30个县市区;2020年汛期连续几场大雨,洞庭湖区灌排泵站全线开机,累计排水96亿立方米,减少受淹耕地810万亩。
开展洞庭湖区沟渠塘坝清淤疏浚,恢复垸内沟渠连通性能和塘坝蓄水能力。湖南组织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至2020年,湖区各地共完成10.78万公里沟渠疏浚和13.64万口塘坝清淤,构建了旱能灌、涝能排的沟渠塘坝生态活水网,达到“活水”“清水”“蓄水”的效果。
岳阳市黄盖湖水利风景区红堤、岸绿、水清。
谱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规范人的行为,守护一湖碧水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湖南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书写着人水和谐的优秀答卷,老百姓的幸福感持续增强。
河湖长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2017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共明确河湖长5.12万人、民间河湖长1.57万人,实现江河湖库全覆盖。各级河湖长每年巡查河湖200余万人次,基本形成“河湖长领治、部门联治、社会共治”工作格局。2018年8月省委书记、省长共同签署第5号省“总河长令”后,全省整治河湖“四乱”问题6179个,其中洞庭湖区纳入水利部和省级台账的1700多个河湖“四乱”问题全部销号。2019年、2020年、2021年,湖南的河湖长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河道砂石,水中“软黄金”。2011年以来,湖南省持续以“硬措施”管好水中“软黄金”,按照“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管理体制,实施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及规范化管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采砂全面停止,从严从快查处涉砂违法行为,全省共处置“僵尸船”3193艘,清理整治砂石码头(砂场)1631处,河道采砂“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河道采砂秩序总体稳定可控。
围绕“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湖南近10年共创建水利风景区44家(国家级19家、省级25家),其中洞庭湖区15家,涵盖河湖、水库、湿地等类型,建成了岳阳市黄盖湖、常德市柳叶湖、益阳市黄家湖等一批生态优良、文化底蕴深厚、亲水性强的精品景区,擦亮了美丽湖南的底色。
筑牢法治保障,推进依法治水。湖南修订出台《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湖南省洞庭湖区水利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保护洞庭湖提供法治保障。先后出台《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湘资沅澧干流及洞庭湖采砂规划》,为维护河道采砂良好秩序提供了法规指引。连续4年开展“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强化河湖长制政治监督。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开展执法合作,在洞庭湖水域建立“谁发现、谁执法、谁处置”的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打击洞庭湖跨界水域非法采砂、侵占湖泊、非法设障、乱排偷排等涉水非法行为。
持续推动洞庭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河湖生态。推进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2021年洞庭湖湖体总磷浓度下降为0.063毫克/升,比2015年下降43.8%,水环境呈逐年改善、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成功实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子项目,特别是在改善大通湖水质过程中,新建截污闸截污、引水泵站补水、疏通渠道活水,实现了从劣Ⅴ类到Ⅳ类的转变,在珊珀湖新建、疏通18.9公里环湖沟,已成为水流清澈的生态沟。
生态环境持续变好,洞庭湖的动物“朋友圈”持续扩大。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洞庭湖区域江豚数量稳定在约120头;野生麋鹿种群数量由最初的10头发展到230多头;水鸟74种40.4万只,数量为有监测记录以来之最。
来源:红网
作者:向朝晖 杨瑛 黎振兴 陈诗芹
编辑:刘可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