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记者来到怀化市鹤城区黄岩旅游度假区管理处白马村,被村部大楼一面墙上的各种荣誉证书所吸引:“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
“沉睡的土地被激活,昔日的贫困村,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白马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中信说,如今的“白马”真正奔腾起来了。
格桑花开,游客自来
白马村的蝶变,要从一朵花说起。
白马村地处怀化主城区东南方的高山台地上,平均海拔850米,森林覆盖率接近80%,离城区只有21公里,全年气温较城区低5至7摄氏度。
2015年7月间,村内一处200亩的石头山上,白马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撒下格桑花种子。不久后这里“长出”一片石林花海。
格桑花开,游客自来。很多怀化市民不顾山路崎岖,争相涌入,石林花海一时成了网红打卡地。
“开花期间,每天至少有2000人来赏花,周末超过5000人。”张中信对当时的盛况记忆犹新。当年,该村凭着石林花海就创收500多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超过41万元。
尝到甜头的白马村,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村集体筹资,党员干部带动,家家户户入股,自力更生发展旅游。
如今的白马村,石林花海从最初200亩扩展到1300亩,花的品种增加到13个。民宿、溜索、滑草、攀岩、溶洞、玻璃栈道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8月28日中午,在该村黄岩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上山来避暑的游客挤满山庄。度假村负责人李传荣亲自下厨给游客炒菜。“搞不赢手脚,平均每天有200多人,周末每天1000多人。”李传荣挥舞着锅铲说。
游客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李传荣介绍,度假村有固定员工50多人,旅游旺季还要增加400多个散工,每月开工资都要15万多元。
近5年来,该村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农旅融合,土地生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马村是湖南省有名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植的瓜果蔬菜不仅品质、口感好,还晚成熟半个月左右。
10多年前,为促进村民增收,白马村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黄桃,因山高路远、运输困难,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随着村里旅游兴起,进村道路提质升级,大量游客到来,为白马村带来商机。
当山下黄桃销售接近尾声,白马村的黄桃刚刚上市。村民发现,自家种的黄桃在果园里就被游客买走,根本不愁销路。该村的黄桃种植从刚开始每家几棵树,发展到现在3000余亩。
“你家的黄桃卖完了吗?今年赚了多少钱?”8月28日中午,张中信遇到脱贫村民李青玲。
“早卖完了。”李青玲张开右手,使劲挥舞了3下,笑嘻嘻地说。
“15万?不错,不错!”张中信说。
得益于村里旅游开发,李青玲家靠种黄桃,不但顺利脱贫,还在怀化市区买了房子、购了小车,并在集镇上开了一家水果店。
除了种植黄桃,白马村还通过盘活集体闲置土地,引进农业开发企业种植蓝莓500亩、猕猴桃500亩、杨梅500亩、中药材1000亩。这几项产业,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益。
党建引领,富民强村
村集体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
白马村能从荒山石林中长出花海,并以此为突破口,把乡村旅游搞得有声有色,村民说:“这要感谢黄岩管理处和村党总支书记余绍友。”
2015年,管理处组织下辖几个村的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后决定借鉴湘西凤凰某地花海经验,试种格桑花。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不少村民心存疑虑。”张中信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搞旅游开发,在山头上种杜鹃花,搞了几年都没成功,部分人心里没有底。
余绍友统一村“两委”成员思想,并自掏腰包5万元,发动党员干部投工投劳,不增加村集体经济负担,不让老百姓白干活,这才把格桑花种下去。
如今的白马村庄就是景区。为给游客打造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中,成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带头义务出工出力,在核心景区内打造白马洞院落、滕家陇院落人居环境示范点。
村里引进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海拔1100多米的山头上,有一段近6公里长的产业路需要硬化,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快道路硬化。“只有让企业在村里安心发展,才能给村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让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张中信说。
在白马村村部旁,蔬菜加工厂主体建设已完工,今年底可投入运营。“我们计划把村里的果蔬种植统一标准,扩大规模,做成品牌,更好助力富民强村。”张中信说。
一组数据看变化。白马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年前不足2000元,去年达到2.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年前为零,今年将超过70万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夏涛 通讯员 郭飞
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