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小章(中)2017年接受亲属肾移植,妈妈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活动现场,专家开展义诊。
红网时刻6月11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李姗)“我想把爱传递下去,让更多人加入到器官捐献的队伍中来。”今年27岁的小章是一名舞蹈爱好者,舞台上的她活力四射,很难让人与肾移植患者联系到一起。事实上,小章因患有尿毒症,三年前才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亲属肾移植,妈妈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6月11日是第四个“6.11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6月1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湖南省卫健委和湖南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发起以“生命是一首歌”为主题的公益宣传和专家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小章与小伙伴用舞蹈这种特别的方式,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加入到器官捐献队伍中来。
妈妈捐肾给了第二次生命 生病期间男友不离不弃
27岁的小章是安徽人。2016年,小章在长沙刚刚大学毕业,与男友小刘一同做舞蹈培训工作。和同龄人一样,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但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有天早上起来,眼睛突然看不清了,连镜子里的自己都看不清。”小章回忆,那段时间总觉得很累,走路也走不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眼睛完全看不清。最终,在男友陪同下来到大医院检查。
“医生说是尿毒症,当时就懵了。”小章说,她没想到自己会得这个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接受透析治疗,期间男友还陪同她到北京求医,辗转来到了湘雅三医院治疗。“医生建议做肾移植,对这个词很陌生,从来也没了解过。”小章说,她边做透析边等肾源,在等了八个月后,2017年6月6月,在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医生为其进行了肾移植。
“我接受的是妈妈的肾,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说到这,小章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小章生病期间,男友小刘一直不离不弃。两人因舞蹈相识,今年是认识的第7年,他们结束了爱情长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手术后的小章身体恢复得比较好,她已经备孕了半年,准备迎接新生命。
“我愿意加入到器官捐献中来,我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小章说,有了这次经历,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器官捐献中来,帮助更多的人。作为器官捐献的受益者家属,小刘支持妻子的做法,他也有意愿登记,希望能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湖南累计器官捐献2558例,共捐出大器官6904个
有一种爱,让心跳不止;有一种爱,让生命延续。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给另一个生命带来希望,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接力——人体器官捐献。
一个器官捐献者最多可以拯救9个人的生命,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但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
经过10年的探索,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信息,2018年我国器官捐赠、移植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但其中仅有6%的患者能够实现器官移植。
据了解,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湖南志愿报名登记人数10821人份,全省实现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133例,共捐出大器官382个(其中肾脏259个,肝脏121个,心脏2个)遗体捐献32例,角膜捐献43例。历年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2558例,共捐出大器官6904个(其中肾脏4923个、肝脏1923个、心脏46个、肺脏11个,胰腺1个),使6451个重病患者重获新生。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表示,器官捐献和移植是医疗卫生行业中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大爱精神的存在。同时,器官捐献也让更多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作为国家第一批器官捐献试点单位和先锋队,已成功实施捐献案例近500例,成功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病患近2000个。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李姗
编辑:陈亚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