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2019-06-26 10:42:03 字号: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微信已日益成为人们阅读新闻、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各种微信工作群要求加入,各种公众号要求关注,各种评比要求转发、点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渐趋严重,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变种、新问题亟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予以狠刹。

警惕微信关注过多,形式大于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县、乡、村基层干部关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往往在10个左右。如党建、纪检、宣传、教育、计生、维稳等等,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些单位和部门还经常发出指令,要求点赞或转发其中内容。基层干部任务繁重、压力山大,很多时候只能是无论好坏,不管是否阅读,不分对错,“反手就是一个赞”。如此一来,公众号里面的内容仍然无人问津,最终结果依然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是谈不上什么落实与落地的。

谨防微信通知泛滥,务虚多于务实。由于微信通讯方便、快捷,部分单位和部门便常常通过微信群下发通知、文件。通知“铺天盖地”,文件“雪花满天”。有人戏称,基层干部“不是在接通知,就是卡在接通知的网路上”;某些基层领导“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如此不正常现象在个别地方竟已司空见惯,委实令人啼笑皆非。中央八项规定到此已成“肠梗阻”“中梗阻”。一些基层干部应付通知、文件已是焦头烂额、难以招架,更没有时间去处理具体的事务和问题了。

严查微信痕迹造假,作秀甚于调研。近来,“痕迹化管理”成为一个流行的名词。即党员干部要通过图像、视频或文件的形式反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种督查和考核方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容易被某些基层干部所歪曲和误用。个别基层干部自作聪明,摆拍甚至P出相关“工作”照片,发到微信群里“立此存照”,然后又去做其它私事,瞒天过海,令人“雌雄难辨”。如此“作秀”式工作,怎能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忧?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和新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必须高悬“纪律之剑”,直指微信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现象,更要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切实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去“马甲”,无所遁形。(道县县委办:陈新文)

来源:清风杂志社

作者:陈新文

编辑:陈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