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无我”中成就“大我”
2019-04-15 16:11:35 字号: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迅速刷屏,赢得广泛赞誉。这个答案深刻反映了他爱民的一腔赤诚、为民的真挚情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信念信仰和工作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处理的就是“公”与“私”、“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应该“大公无私”。所以说,“我将无我”是一种大境界、大格局,只有“无我”才是“大我”。

翻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古之贤达、鸿儒们对“无我”的阐述比比皆是。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晋书》中说,“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此天地所以成功,圣人所以济化。”宋朝大文豪苏轼也曾说过,“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可见,无我忘我的境界往往因为有宏远的目标、伟大的理想、完美的追求,而实现这些目标、理想和追求,需要的又恰恰是“无我”的境界。

几天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一场突发林火爆燃让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及3名地方扑火人员全部牺牲,他们把“无我”留在了青山。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从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从30多年坚守孤岛的王继才到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的杨善洲;从郭明义、任长霞、孔繁森、牛玉儒等普通的党员干部再到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他们把“小我”置于“大我”中,书写家国情怀,注目天下苍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路上,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光头,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舍“小我”成“大我”。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做到心里要始终装着人民,不患得患失,以“无我”的状态,时刻与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要懂得要把“我”放在什么位置,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利欲熏心,是敬业奉献,还是假公济私?要正确看待个人名利得失,不为一时的虚名所动、不为暂时的利益所诱,不居功自傲、不好大喜功。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冲锋陷阵,拿出“钉钉子”的顽强精神啃“硬骨头”,对认准的事情,对群众有利的事,要勇于“撞南墙”“钻牛角尖”,不到长城心不死,不达目的不罢休。

发扬无我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写照,是每个人砥砺奋进的精神指南。只有心中无我,方能成就大我;只有心中无我,方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巴人)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陈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