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通知》直面问题,切中要害,回应了广大基层干部关切,并提出了务实管用的解决办法,暖了大家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确实给基层干部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过度留痕”、“责任甩锅”更是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各项工作都要在纸上留痕迹,每次检查都要资料印证,隔三差五的检查,源源不断的资料收集;一项工作任务,从上至下层层摊派,开个会、发个通知、签个责任状,看似层层分解责任,却是层层推卸责任。这样的“留痕”只留在了纸上却没有留在群众心里,这样的“压责”下沉了责任却沉入了死海。
很多基层干部说,对形式主义问题,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究其根源,有的是在思想上对形式主义麻木了。有的干部习惯于对上级的部署要求机械地执行落实,照本宣科,既没有考虑到本地实际情况和本领域工作特点,也不讲求提升效率,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对自身行为就是形式主义毫不察觉,思想上的怠惰导致行为上的懈怠。
基层减负,要崇实重效。基层对接着最复杂的社情、最广大的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和考核要重实绩、实效。检查、问责、留痕,是为了把考核评价做实,但这不只是形式上的“实”,更主要的是要看实绩、验实效。“痕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考核虚化的不足,使考核内容更具象,但若将“痕迹管理”推向极端,导致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就易演变成“不问民声问材料”的新形式主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应切实加大基层干部考评中群众满意度的权重。
为基层减负松绑,既关系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和效能,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和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各项任务千头万绪,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更重。关键时刻,要让广大基层干部真正享受到基层减负的“阳光雨露”,让干事者排除掣肘、心无旁骛,从而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上。
基层减负最终还是要着眼于基层干部,要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度检查中解救出来,让基层干部挤出时间、腾出双手,把充沛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让基层干部真正回归基层,回到服务民生的基层工作中去。总之,给基层减负的目的还是要激发基层的工作积极性,点燃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实际工作开展。(会同县纪委监委:冯文成)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冯文成
编辑:陈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