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樊锐 编辑:闵美颖 2023-07-19 09:00:46
时刻新闻
—分享—

7.png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要做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筑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根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是其鲜明特质,更是显著优势。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认同中华文明,以更好担负起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而成。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提炼,与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上,把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高度,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到“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高度,是一脉相承的,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哲学层面进行高度评价,廓清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曲解,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当代问题的重要价值。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这告诉我们,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筑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根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明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感慨道:“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隔两年多,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一个结合拓展为“两个结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一论断表明,“两个结合”不仅对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对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民族之魂与政党之魂融合,体现了“结合”的根本性和彻底性,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推动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生机盎然。

筑牢道路根基。“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基于此,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才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有重大创新。

打开创新空间。“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长在中国大地,本身就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延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论断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其历史影响必将非常深远。

巩固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有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定与自觉。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深刻把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秉持开放包容。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文明,又充分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沧桑而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创新性。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樊锐)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樊锐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