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追忆恩师黄连德先生

来源:清廉文化网 作者:黎仁寅 编辑:王楠 2022-07-22 09:23:43
时刻新闻
—分享—

黄连德老师离我们而去已两年多了,总想写点纪念他的文章,可每次提起笔,总会触碰到心底的隐痛。也许,我至今还没有完全接受他已离世这个现实。他方正的脸庞,“悬胆”型的鼻,含蓄而有神的目光,优雅而诙谐的谈吐,缓慢而稳重的举止,平实而诚笃的性格,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先生与我同村,早早结缘。我读小学三年级时,他当班主任,教语文。除了讲授课本外,他每周教我们背一首唐诗,写一篇文章,每月带我们到野外体验,办一期“学习园地”,展览经他点评为“优”的习作。班上二十多名同学,开始沉浸和迷恋作文,乐在其中。一年过后,一群懵懂少年,仿佛变成了一群“文人”,班上有四位学生的散文、诗歌先后被拿到黄荆中学给高中生当范文。我的散文《春满山村》、诗歌《黄荆梯田》,还被省级儿童文学刊物《小溪流》刊发。当时有人戏称我是“神童”,天下哪有这么多神童,是先生早早将我强烈求知的火苗点燃了。其时,“高龙村小现象”、“黄连德教学法”引起全县教育界普遍关注。读小学五年级时,先生以“作文满分”的成绩被湖南师范学院录取。全班同学一度心里失落,先生把大伙叫到一块,勉励我们说:“我现在和你们一样去当学生了,让我们一起成长吧”。先生上大学后,还给我们写过几回信,寄来他发表在《湖南日报》《湖南文学》的文章。寒暑假还到我家“家访”,检查我的作业。那时候,可正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文革时期,先生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在“潮流”面前举手投降,而是执着追求真理,始终向善向上,并把我们领入知识的海洋里荡漾,播撒热爱学习的种子,用智慧和爱的光芒照亮我们幼小的心灵。我常想,在自己人生启蒙的关键阶段,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真是上天的恩赐。

先生留给我念想的故事个个温暖。小时候,父亲每次训导我时,总会拿先生做范本:黄连德老师看见老人、盲人走路时总会去搀扶,做人就要做这样的好人,做千年万年的好。在我懂事的时候,我感到先生总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帮则帮,几乎是先生心底不可抗拒的声音。记得我十岁那年的一个冬天,上学路上风雪交加,瘦弱的个子经不起北风的折腾,跌了几跤,走进教室时已是满身泥雪。先生见状,用手拂去我身上的雪沙,褪去我脚上湿透的袜子,找来两块干布包裹我的双脚,并将自己房间的火盆端到我的课桌下来。那一刻,我感到全身特别温暖。寒冬里的那盆火,温暖了我整个冬季,也温暖了我整个人生。

先生爱才惜才的故事广为流传。对那些身处逆境的有志青年,先生总是鼎力相助,有时甚至是赤膊上阵,全然不顾世俗流言,全然不顾自己的仕途风险。先生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长的时候,得知有个叫李青松的农村伢子酷爱文学,已在省内外发表不少诗文,还得到过冰心等老前辈的赏识,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和编辑部约稿信,让这个“穷酸乡里伢子”哪里应付得来?先生立马约见,发现是棵好苗子,立马设法给他弄了个简陋的创作室。官场复杂,闲话来了。“黄部长凭什么给一个没户口的农村青年安排办公室”。先生给出理由:文化宣传部门不能给真正的文化工作者办事情,还要这个衙门干什么?先生还四处游说,组织全县文化系统开展“墩苗行动”,并向县委提出招录一批有高质量作品、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作为农村文化专干的建议,得到采纳。自此,夫夷河畔文运大开,文化的天空露出辽阔的天际,一批文艺人才脱颖而出,一批优秀作品蜂涌面世,捧回的一座座国内国际大赛奖杯让邵阳县文化界大放异彩。先生一生,执教其实只有五年,大多时间是在从政,可称他为“老师”的人不计其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爱才如命,喜欢以文会友,加之为人淳朴,表里澄澈,知识面广,不管何人有疑问向他请教,他总是诲人不倦、言出行随;他自己每有读书写作心得,也愿与人交流分享,兴致所起,还会邀上三五朋友,举办一些类似沙龙的活动。说得兴起,大段大段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张口就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谈笑风生,聆听者如坐春风。久而久之,好学者、有志者纷纷来到“墙门”,自然而然称他“老师”的人越来越多。在那个社会转型、物欲横流的年代,能赢得这般风景的,世上能有几人?

先生励志的故事亦让人感奋。常常自谦“本人一介书生”。的确,先生终生与书为伴,读书、写书,家庭物什最多的是书,搬家住房安排考虑的优先项是书房。我刚进县城工作的时候,与先生一家同室住过三年多。一室三厅,晚上最后熄灯的总是他的书房,“深宵犹见一灯红”。即便到了晚年,先生仍然笔耕不辍,一直处于精进状态。退休以后,还出版了散文集《霞山四友》(合著)、诗歌集《清溪雅韵》等著作。与先生闲聊畅谈,是人生一大快事。我在人生的每个拐弯处,每有疑题去请教,先生总能正经八本,安排时间与我彻谈,先是耐心倾听,然后慢条斯理、娓娓道来,解开思想疙瘩,帮我修通通向正直、坚韧、博爱、仁厚的心路。有时还会用一些富有哲理、富有诗意的语言,诠释深刻的道理,蛮有味道的。比如,当我遇到挫折时,先生会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启示我;受到别人误解时,会用“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警句开导我。一起闲聊时,我们总是喜欢讨论一些关于“顿悟与渐悟、感悟与觉悟”“小我、大我和无我”“守正与创新”“因缘与福报”等方面话题。即便是我当上了县委书记之后,他也时常不忘嘱咐“莫忘本哟,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他这些叨语,如雨露滋润着我的岁岁月月。

先生是“一汪清溪”、“一座大山”。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这只恶魔肆虐神州大地,“千家万户锁春愁”。正月初三,我打电话给先生拜年,师母接的电话,说黄老师最近状况不好,大年三十从邵阳中心医院接回家,昨天还在念叨你呢。从师母的语气,感觉先生一定病得不轻,便连夜赶到先生家。果然,大事不妙。只见先生斜躺在藤椅上,已经略显消瘦,面无色泽,招呼我入座的发声有若游丝。我的心一下子掉入冰窖。先生似乎看出了我情绪的变化,反过来安慰我:“近来跟这病战了几个回合,胜负难分,说不定我还会赢的”。聊着聊着,先生的状况竟然慢慢地强了一些。接着,跟我聊了三桩心愿:第一,决战脱贫,利国利民,你身在其中,要有亮眼表现;第二,半年前回了趟老家,村民希望把双井头通往湾塘的断头路打通;第三,待病好转,计划把最后一部诗集整理出版。我听着,一边点头认同,一边在心里感叹:我敬重的先生啊,您在生命弥留之际,心里装着的还是“国之大者”、“百姓所盼”、“千古文章”;您曾用笔名“林溪”,您真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汪清溪”,洗涤着我们的心灵,活成了“一座大山”,让我们永远瞻仰。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系湖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来源:清廉文化网

作者:黎仁寅

编辑:王楠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