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女儿立志报桑梓 ——记新邵县巨口铺镇石柱村党支部书记李义君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王乐华 艾哲 孙贤亮 编辑:王鑫 2021-06-18 10:42:38
时刻新闻
—分享—

她是独生女,3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在外漂泊,作为留守儿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石柱村乡亲们的共同呵护下吃百家饭长大。

她长相秀丽,大专学历,曾在外打工,干着轻松的白领工作,顺风顺水,本可“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她却主动选择回村“留守”。

她是女儿家的外貌,男孩子的性格,情感细腻,对家乡父老心怀感恩,认定的事情一干到底,把青春和热情全部奉献在家乡,八年如一日带领全村百姓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如今,村里的路宽了,自来水通了,村民们逐步富起来了……

她叫李义君,新邵县巨口铺镇石柱村党支部书记。

当我们踏着乡间小道、闻着浓郁的泥土芬芳走进石柱村采访时,一谈到李义君,村里的大爷大妈纷纷竖起大拇指。该村15组村民孙建芳兴奋地说:“李义君是大家的‘女儿’,我们都很了解她、相信她,她带着我们干,大家都觉得生活有奔头,干劲特别足!”

曾为“留守儿” 立誓长相守

1984年出生的李义君,3岁起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长年漂泊在外,家里只有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十分艰难。好在李义君天生男儿性格,不仅坚忍,而且开朗。乡亲们觉得她既可怜又可爱,谁家有什么好吃的,总少不了给她留一点。可以说,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艰难困苦没有压垮她,乡亲们的滴水之恩她牢记在心。渐渐长大的李义君外表变得更加坚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

读高中期间,李义君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李义君永远记得她爷爷临死前说的话:“是村里人帮衬着把你养大,你以后要好好做人,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要知恩图报!”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李义君。

2002年,18岁的李义君外出打工。打工期间,她目睹广东、浙江等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好生羡慕,与自己偏僻落后的家乡形成鲜明的对比,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我的家乡什么时候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呢?

2004年腊月,李义君回到老家石柱村过春节。

2005年正月,大家都忙着拜年串门,李义君没事可干,就拿着扫帚和抹布来到自家对门的村委会扫蜘蛛网、擦桌椅板凳。村委会的房子原来是村小学,李义君就是在这里读的小学,这里有她许多温暖的记忆。村小学撤并后这里空出来了,村委会就用来做办公室。看到村委会破烂不堪的样子她很失落,第二天,她请来了村里的木工和泥瓦匠,检瓦补漏、修理桌凳、油漆门窗,一连忙了好几天。村里许多人对她所做的一切不能理解,不知道她想干什么。同样,这一切也被退休在家的原五星乡党委书记孙传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孙书记来到现场,问她:“小姑娘,你这是干什么?这又不是你家,你操这个心是为了什么呢?”李义君想都没想,回答说:“不为什么,就是在广东、浙江等地看到人家村委会豪华气派,我们村里太破烂了,外面来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刚好打工挣了点钱,派不上大用场,就将村委会维修一下,以后外面来人,村里多少有点面子。”这一番话让老书记很受感动,当天就找李义君长谈了一次,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缺的就是你这样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人,你就留下来,在村里做点事吧。老书记建议她利用已被她修缮一新的村委会多余的房间,先办个留守儿童学前班。李义君觉得老书记这个主意好,自己曾经也是留守儿童,如今这里已没有学校,孩子们无处可去。于是在老书记的帮助下,她又花了几千元购置课桌和教学器材。因为经费不够,她只好跑到邵阳市区旧书市场低价购回了学前班的教材,于2005下半年在村里招了20多个小朋友,办起了学前班。

2006年,李义君与同村同组的青年孙国安结婚,这更加坚定了她继续“留守”的决心。结婚仪式上,李义君激动地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诱惑力再大也抵不上父老乡亲对我的爱;曾经是留守儿童的我,决心永久‘留守’石柱村,奉献自己的青春,以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激之情。”

孙传通老书记一直对李义君关爱有加,经常鼓励她,这让李义君始终保持着积极上进的作风。在老书记的关怀下,2009年,李义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1年和2014年,李义君通过函授学习分别获得邵阳幼专中专文凭和陕西师大汉语言文学大专文凭;如今她又在攻读函授本科。

“女儿”初“出仕” 一诺值千金

2009年加入党组织后,李义君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这年,五星小学缺教师,巨口铺镇联校领导动员她到五星小学当了代课教师。当代课教师后,李义君仍然牵挂石柱村的事。石柱是个靠天吃饭的村,她出生在5组,亲身经历过多次旱灾,看到父辈们春插的水稻,扬花时禾苗枯死,秋收时颗粒无收,一直心情沉重。在代课期间,李义君跑县里、镇里为村里争取款项近7万元,修建了2组到5组的引水渠,修复了2个组的2口山塘,解决了5组的灌溉用水。村里有2.5公里的公路主干道两边的沟渠淤塞,李义君跑到县交通局协调来2万元资金,动员村民投工投劳,疏通了沟渠,维修好了公路。

几件事做下来,镇领导和村民们都对她另眼相看,评价很高。2014年,石柱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李义君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而此时已获得幼师资格证的李义君,参加了县教育局幼师招聘考试,笔试已顺利通过。镇领导找她谈话,希望她担任村支书。李义君果断地放弃了幼师招聘考试的面试,勇敢地挑起了重担。宣布她当选村支书的那天,李义君当着镇领导和全村党员的面郑重承诺,用3年时间让石柱村实现“三通”,即:喝上自来水,修建与隆回县接壤的水泥路,完成电网改造。

2014年,新邵县对农村电网进行分批升级改造,刚当上村支书的李义君立即跑到县里汇报,将石柱村成功纳入第一批施工名单。由于村民通力配合,施工队进场后,工程进展顺利,石柱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仅用6个月就全部完工,村民们终于用上了“放心电”。

石柱村的饮用水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主要是水源成了难题。该村是斜坡地形,1至6组在上、7至8组在下,上下海拔落差100余米。上面干旱缺水,而下面7组有一口流量很大的泉水,供7、8组饮用和灌溉都绰绰有余。李义君计划将泉水抽上去供全村饮用,然而7、8组的村民却死活不同意。李义君知道,历史上上下几个组曾经为用水多次发生过纠纷。不得已,李义君先后请来两个钻井队在上面的3组和4组钻井,花了几万元,钻了4处都没找到水源。实在没办法了,李义君只好使出杀手锏,将村里在外工作的深明大义的贤达人士一个一个请回家乡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使7、8组村民同意建水塔,从大井里抽水向全村供水。在村党支部和工程队的努力下,水塔终于建好,并安装了2个吸泵进行三级提水。不到3个月时间,全村大部分人喝上了自来水。到了2016年年底,眼看要过春节了,却还有20几户人家没有通水,李义君只好将精通水电安装在外地打工的老公叫回来帮忙。夫妻通力合作,终于在年前兑现了让全村人用上自来水的诺言。

2016年,李义君还自筹资金修好了通往隆回三溪的2.5公里公路路基,铺上砂石,县交通局深受感动,当年列入乡村公路路面硬化计划,当年建好水泥路。同年,李义君还积极筹措资金,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前坪和篮球场硬化也全部完工。

愿以“女儿”心 报答桑梓情

李义君任支书的近8年来,石柱村发生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成绩。2018年,该村跨入巨口铺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行列,2019年被评为新邵县社会公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巨口铺镇先进村,2020年还获评巨口铺镇扶贫先进村。

成绩的背后,是石柱村的“女儿”李义君的无私奉献和倾情付出。

2014年李义君刚上任村支书,4月29日晚,石柱村遭遇强对流天气,鸭蛋大的冰雹铺天盖地下了近两个小时,随后又是一阵狂风暴雨。李义君用电话一边向镇里报告请示,一边通知村干部立即察看灾情。放下电话,她便冒雨骑着摩托车从1组至9组一路查看,并和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喊话检查房屋受损情况,安排垮塌房屋的村民投邻靠友,规避次生灾害发生。那一夜,她通宵未眠。随后,李义君在最短的时间内详细、准确地统计出村里因灾受损情况,及时向县、镇党政领导和民政局负责人上报灾情,争取救灾资金。由于处置得当,全村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恢复正常。

2016年,李义君儿子已经9岁,因此她怀上了二胎。由于天天“泡”在村里工作,劳累过度,导致身体不适,结果已经6个月大的胎儿没有保住。

2017年,石柱村与石马溪村合并成为新的石柱村,李义君继任村支书。为了使村民进一步消除隔阂,尽快融合,李义君很巧妙地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她根据原来的两个村有一批老戏骨经常在一起排演祁剧和花鼓戏的情况,因势利导将两个村的文艺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祁剧团、花鼓剧团、龙灯队、唢呐队等6个演出队,并带动周边8个村的文艺骨干加入各个演出队。这些演出队队员经常排练、表演节目,促进了乡风文明,村民关系越来越融洽,社会风气越来越好,就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地实现了两个村的完美融合。

李义君视村民为家人,村民的家庭、邻里矛盾纠纷,她总是及时赶到,及时调解处理,将许多趋于激化的矛盾消灭在了萌芽状态。2组一个有名的刺头,别人的水渠想挖就挖,别人的竹子不打招呼就砍,与周边十几户人家交恶,还多次伤人。李义君上门做工作20余次,教育引导该村民意识到错误,弃恶从善,成为了李义君作思想工作的好教材。

“愿以‘女儿’心,报答桑梓情。”李义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在石柱村驻点指导过3年的新邵县巨口铺镇人大主席戴玖福感触良深地说:“李义君用行动与情感兑现着自己当年‘留守’家乡的铮铮誓言,她不但是石柱村的‘领头雁’,更是石柱村永远的‘女儿’!”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王乐华 艾哲 孙贤亮

编辑:王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