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地处湘中腹地,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县。从2010年开始,新邵县严格按湖南省关于建立督学责任区的相关要求全面建立督学责任区。该县按照区域分布设立东、西、北、城区4个督学责任区,核定督学人员61名,其中专职35名、兼职26名,还从教育局教研室聘任11名教研员担任兼职督学。通过县政府、县教育局、乡镇教育督管办“三级督导”模式,全方位对15个乡镇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随访督导、专项督导、跟踪督导、综合督导。
督学责任区的督学拥有对辖区内校长及中层干部推荐任用、降职免职、评优评先、晋职晋升、考核奖励的建议权;拥有对学校表彰项目的审查权、教育投诉的处置权、重大事项的评议权、管理的监督权、所有重大会议的参与权。通过对各级责任督学的赋权,推动了全县15个乡镇教育单位由过去“单打独斗式”单个学校考核,升级为对教育共同体“捆绑式”整体考核,有力保障了全县义务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该县为促进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办人民更满意教育。督导部门当好“护航者”架好“连心桥”,全力保障、推动、抓实督导工作。
一、在落实“五有”的基础上,实行一套班子两套职能。2018年,为了有效对乡镇学校的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15个乡镇中心校实行机构改革,改名为乡镇教育督管办,安排2-3名专职的督导人员,专门督导规范乡镇教育工作。还从教学一线的学校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中选拔兼职督学,充分落实工作经费,一部分由县财政预算,一部分从教研及培训经费中列支,总体按乡镇每生每年20元预算、拨付。
二、当好“护航者”,实化督导职能。根据《湖南省督学责任区学校督导评估指南》的要求,该县以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四项督导重点内容,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将“依法监督、科学指导、整改提高、示范推广”确定为督学责任区的基本职责,将“监督、评估、指导、服务”确立为基本的工作方式,并明确了责任区每周、每月、每季、每学期、每年的工作任务。即每周一次推门听课、一次师德师风、校风校纪暗访、一次督学情况交流会;每月一次学校安全、信访、维稳工作专项督查、一次学校财务抽查、一次督查情况反馈会;每季一次教育活动成果展示、一次规范办学行为突出问题督查整改情况通报、一次学校工作点评总结;每学期一次学校建设项目督查、一次校长述职、测评、综合领导力评价、一次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一次“首遇责任制”执行情况检查评比;每年一次扶贫助学工作专项调研、一次乡镇教育社会满意度测评、一次先进教研教改成果示范推广、一次学校年终督导评估。在完成上述整套“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要求结合乡镇实际,突出各自的重点,形成乡镇的督导特色,当好乡镇学校发展的“护航者”。
三、架好“连心桥”,调整评价“指挥棒”。该县为提升音体美劳测评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地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全人成长。2014年以来,新邵县深入推进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机制改革,制定《新邵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依靠督导评估的力量,调整教育评价“指挥棒”,将音体美劳测评成绩分别列入学生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集团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有力扭转了音体美劳课程被挤压的现象,有效推动了全县音体美劳课程的正常开设。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各项文体活动,新邵一中的啦啦操、新邵八中的跆拳道、思源实验学校的剪纸艺术、坪上中学的梅山武术、陈家坊中学的国学经典、太芝庙中学的乡土文化,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日新月盛,成为了学校的一张名片。目前,全县共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各个学校的文体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前移“把关口”,聚焦源头督导。为了把工作做得更主动,更稳定,防患于未然,该县从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和基建项目、收费项目(含代收)的立项;重大教研教改、质量检测活动;学校招生计划、办法的制定;学校年度评先评优、学科带头人选拔、职称晋级等事项“四个提前介入”让督学在工作起始阶段即能知情、参与、监督、指导,聚焦“源头督导”。一方面明确了督学责任区对教育行政,乡镇教育督管办以及所辖学校的监督权,又划清了界限,为乡镇内中小学校依法积极协调并配合督学责任区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关口前移、源头督导、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该县在全力化解大班额,严格规范招生行为等方面,由各级督导部门牵头,纪检、监察、市场监管等部门紧密配合,实行联动,建立招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按计划按区域招生,小学一年级入学严格控制入学年龄,起始年级严格控制班额,采取现场随机分班方式编班,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高中一年级严格按计划按志愿按分数录取,严禁招收择校生,所有学段实现“零择校”,坚决取缔重点班、实验班、教师子女班。同时,根据学校实际,科学制定分流方案,做到一校一案、一班一案、具体到班到点到人,目前,该县268个超大班额2018年已经全部消除,已无超大班额;2019年已消除大班额197个,被评为邵阳市化解大班额工作一类单位等荣誉。
五、抓实“牛鼻子”,凸显督导效能。该县抓住开学这“牛鼻子”开展常规督查工作。从学生报到注册情况、学校防控保学措施、学校收费、常规教学管理、办学行为、德育以及安全工作进行常规督查。其次,督学走进课堂,通过推门听课与教师交流,破解课堂教学难题,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课改高效课堂。最后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在学校发展评估中,该县注重过程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实地考核时,该县邀请责任督学参加,听取意见,走访师生,共同形成督导评估考核意见,让结果更接地气,更顺人心。然后邀请乡镇教育督管办对教师从业行为进行监督,有效遏制“乱办班、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的不良现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升,得到各级媒体广泛宣传。
新邵督学责任区自建设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行政”与“督导”两轮驱动的教育管理格局已经形成。长期以来,县域教育管理体系当中“行政强、督导弱”的局面发生了彻底改观,为教育发展增强了监督保障力量,教育管理执行力和效能大幅提升。二是大力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督学责任区全方位开展对学校的督导,将学校管理、规划建设、教育教学、教师培训、特色发展等全部纳入工作视野,并着力监督、指导薄弱学校努力突破薄弱环节,注重挖掘、推广片区典型经验,加强片区中小学校校际互通、交流和共享,开展送教下乡“示范教学”,送研下乡“学术沙龙”,强校与薄弱学校“对口扶贫”等活动,促进了片区校际间的均衡发展。三是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每个督学责任区聘请20名以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民评议员,每年对各学校工作进行一次评议,每期进行一次乡镇教育满意度测评,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对教育工作的评价,也让学校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愿望,有效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新邵县教育局:石剑光、刘纪新)
来源:清风杂志社
编辑:莫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