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来凤县95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张富清深藏功名,一心当一名普通党员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重要批示。
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样的军功,简直令人瞠目。凭着这样的军功,在个人前途上谋一个好位子,向组织上提点要求,应该不算过分吧。然而,张富清却偏偏将系列军功章和获奖证书深藏高阁,只字不提。
张富清不但自己不要名和利,而且对家人十分“不近人情”。三年困难时期,身为副区长的他首先动员妻子“下岗”,从此,妻子就当保姆、喂猪、捡柴、做帮工……大儿子高中毕业后想参加招工,分管这项工作的张富清不仅封锁信息,还让儿子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林场;大女儿常年看病要花钱,他从未向组织伸过手;小儿子读书考学,他有言在先:“我没有力量也不会帮你找工作。”从县粮食局到乡镇领导,再到外贸局、建行,张富清手中有权力,也有人脉关系,但他就是给全家定下“不能给组织添麻烦”的规矩。他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要是以权谋私,怎么对得起党,怎么面对老百姓?”
笔者认为,张富清这位老干部、老党员,是领导干部和一切党员、公职人员理想信念与人生的一面镜子。
看看近年来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他们有工作能力,也曾经在岗位上作出过一定贡献,立了功。但有了贡献之后,他们有的恃功而骄,从功臣蜕变为“霸王”。动不动就以“功臣”自居,不断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大动肝火。有的当了单位一把手后作风霸道,听不得不同意见,往往盲目而错误决策,不但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自己也受到追究;有的恃功而惰,从功臣蜕变为庸官。认为以前建功立业吃了不少苦,如今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好好享福了,于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特别是拈轻怕重,把难事苦事推给别人,把易事好事留给自己;有的恃功而贪,从功臣蜕变为贪官。总认为自己作为有功之人,应该过上比别人更好的生活,而组织给的待遇不能与自己的付出相当,于是变着法儿捞钱,放开胆子受贿。
一些人不论是恃功而骄,恃功而惰,还是恃功而贪,都犹如鸟翼系上了黄金,再也飞不起来了。而人一旦前进的动力消泯,初心淡忘,信念丧失,道路迷航,最终换来毁灭的下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张富清老人功劳赫赫,也曾是手中有权的领导干部,但他深藏功名,不忘初心,把和平年代的工作岗位当做新的战场,不怕苦不怕累,全力以赴,干一行爱一行,特别是恪守清廉,从不为个人和家庭谋取半点私利,从不向组织提半点要求。这样为人为官的明镜,实在值得每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照一照,学一学。(新邵县纪委监委 陈湘)
来源:清风杂志社
作者:陈湘
编辑:陈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