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纪检人】“换不走”的扶贫队长

来源:清风杂志社 编辑:莫夏倩 2019-12-03 17:23:54
时刻新闻
—分享—

从“终年没条好路走,村里光棍多又多”的白羊溪乡排口村、毛坪村,到“村情复杂”的周家寨村,再到“全县要比谁最远,除了潮地再没谁”的泸溪县达岚镇潮地村,他与扶贫工作队一道,用四年的时间,使全县闻名的三个贫困村实现了脱贫、一个非贫困村逐步走向小康的梦想。

由于多年的精准扶贫工作经历,大家都笑称他为“换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长。他是泸溪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张榜中,一名51岁的老纪检监察干部。

始终奋战在扶贫一线

扶贫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却始终战斗在扶贫一线。面对体弱多病的老父母,他也曾萌生过换岗的想法,但想到贫困群众眼巴巴的目光,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排口村人忘不了他第一天来到村里的情形。他一家一家的走访。当他们看到村小破败不堪,村组间土路泥泞难行,两个组靠天吃水,二十多个农户房屋属危房,他的心疼了。

扶贫要怎么入手?当天夜里,他们和村支“两委”班子在村部楼开会,为排口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一连十几天,他把每一个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甚至脾性都摸得清清楚楚。他认为排口村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观念落后,无资源,无技术。

经过调查分析,他和村干部制精准确定脱贫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因地制宜提出了“山上种果树、山下种烤烟,栏中养好猪 ,产业齐发展,同步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路子,排口村、毛坪村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产业扶贫摘穷帽

找准了路子,他一头扎进了产业扶贫摘穷帽的征程中。他和工作队员带领村干部到外村学习成功经验,立足村里资源和劳动力情况,在毛坪村成立了“柑桔种植合作社”,在排口村成立了“烟叶种植合作社”。为增强村民致富本领,他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地教村民烤烟种植技术。

他多方筹措资金,出台奖励措施。奖励标准一张榜公布,群众热情高涨,两年时间全村新修建烤房14座,烤烟种植面积达300多亩,烤烟收入达90多万元 。

同时实行种养结合,大力发展林下鸡养殖,扶持5户贫困户养殖3000余只林下鸡;鼓励32户贫困户发展养猪200多头;5户贫困户养殖山羊300多头;13户贫困户养殖黄牛43头等特色养殖项目 。

党员唐伏家,是水井湾组组长,常年在外打工,每年有3-4万元的收入。15年回家加入了种烤烟的队伍,种植13亩,一年下来,烤烟收入5万元,带动10多户群众种植烤烟120亩。

村民杨中良说:“我没技术,也没本事出去打工,家里穷得连孩子读书的生活费都是下月不接上月。在工作队的鼓励下,我养了30多头羊,去年卖掉了20多头,收入近3万,今年我的收入会更多 ”。

不仅仅是群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里也以群众想都不敢想的速度朝美丽乡村迈进。每组的通组公路通了、家家喝上自来水了,孩子们上学的条件和环境好了……

近2年来,村里近30栋砖房拔地而起,不再蜗居的唐伏兴笑了,杨清荣家里的存款厚了,家里养了几十头羊的杨中良心里美滋滋的。排口和毛坪先后于2016年、2017年脱了贫, 排口村还被湘西自治州评为全州“最美乡村”。

再接艰巨山芋

2017年,县委将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白羊溪乡周家寨村和达岚镇潮地村交给纪委扶贫工作队。这名换不走的“扶贫专业队长”接下了这艰巨的“山芋”,开始了新的攻坚克难。

对此,他要求村干部和工作队员严格依据政策扶贫,不许诺,不吊高胃口,使两个村的扶贫工作沿着政策的轨道开展,不走样,不冒进。同时针对群众反映“贫困户评选不准”的问题开展“四类人员”清理,两村共清理出“四类人员”12 户 47人。这公平公正的“出手招”一下子就让对扶贫工作队持观望态度的群众服气了。

村民要脱贫,增加收入才是硬道理。为了找到一条行走有效的脱贫之路,他在村里,听意见,看现场,因地制宜地发展周家寨村群众种柑桔,养蜜蜂,潮地村群众养黄牛,并在周家寨村成立了“蜜蜂养殖合作社”,潮地村成立了“黄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让群众靠着产业收入奔向小康。

为了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他积极争取项目进村,仅潮地村2018年就争取到了光伏发电、人饮、通村公路硬化等项目12个,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工作队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村民与干部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2016年,排口村脱贫,2017年周家寨13户66人脱了贫。2018年,潮地村脱贫。而他本人也连续两年受到县政府嘉奖,他带领的扶贫工作队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工作队。群众提起这个“换不走”的扶贫队长,无不喜笑颜开地说:“我们脱了贫,还不能把他换走,他还要带领我们奔小康呢。”(泸溪县纪委监委:胡灵芝

来源:清风杂志社

编辑:莫夏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