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博举办“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汤红辉 李叶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2018-03-26 10:16:2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博物馆举办“艺术、物质文化与交流——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

来自国内外近40家知名大学、文博机构的百位专家学者齐聚长沙,从文化传播与交流、器物研究、文物技术保护与研究、展览策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成果分享。

  红网时刻3月25日讯(记者 汤红辉 通讯员 李叶)由湖南省博物馆携手国内外48家文博机构共同打造的“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以下简称“中意展”)正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展览汇聚了中、意、美三国颇具代表性的青铜器、陶瓷、丝绸、木板油画等各类艺术精品250件(套)。

  为提升展览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学界对文艺复兴时期东西方世界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更深层次地剖析“中意展”,湖南省博物馆于24日至25日举办“艺术、物质文化与交流——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近40家知名大学、文博机构的百位专家学者齐聚长沙,基于中意展的内容与框架,从文化传播与交流、器物研究、文物技术保护与研究、展览策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成果分享。

  研讨会上,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以“学术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策展体悟”为题做主旨发言。他介绍说,中意展作为湖南省博物馆为迎接新馆开放而策划举办的原创性国际文化艺术大展,历时近3年地策划与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搜罗、考证、比较、取舍,最终遴选出250余件文物精品。

  陈叙良认为,中意展无论在内在逻辑与外在形态上都体现出学术与艺术的双重特性,并将两者高度融合与统一;严谨的学术研究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呈现,而每一个艺术呈现的背后又有着深厚的学术支撑;学术与艺术,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映衬,共同演奏一曲荡气回肠、情节生动的双重变奏,体现出一种思想的活动与艺术的张力,将展览所要传达的知识和情感深深地烙印在观众心中。

  随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意展主策展人李军和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导刘迎胜,都站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意大利最早的哥特式教堂——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和蒙元时代东西方世界的交往。

  在器物研究方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尚刚介绍了中亚的传统彩丝锦——撒答剌欺。这种彩丝锦,最晚于唐代出现在中国西北,并于蒙元时代进入繁荣时期,元代以后则逐渐消停。它在中国生产延续了近八百年,作品因时因地而不同,材质、技术、装饰也会发生变化,属于织造非典型的作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以文靖书院为例,介绍了制度化仿古的元代青铜礼器。

  在文物技术保护与研究方面,北京服装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大玮以浙江南宋赵伯澐墓出土的一双环编足衣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工作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此种编织技术与西方早期手工针织技术十分相近。这种编织工艺在宋代盛极一时,并大量出现于元、明两朝的织绣作品中,对同时期日本及西藏地区的织绣技术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在展览策划方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王方以“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特展为例,从展览选题与组织、展示的设计与布局、展品的保护与安防以及社教、传播等多方面,探讨了中外交流合作展览中的工作特点及实践体会。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汤红辉 李叶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2018/03/26/45870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