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湘江新区号”卫星说开 见证科创力量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卢杨屾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2018-01-23 09:46:27
时刻新闻
—分享—

在距地表535千米的高空,天仪双星——“湘江新区号”卫星和“亦庄·全图通一号”卫星状态上佳,各项子系统运转正常,正有条不紊地绕地球“画圈”。

图为天仪研究院科研人员对“湘江新区号”进行调试。

  红网时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在距地表535千米的高空,“湘江新区号”卫星和“亦庄·全图通一号”卫星状态上佳,各项子系统运转正常,正有条不紊地绕地球“画圈”。

  1月19日中午12时12分,天仪双“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开启天仪第三次太空任务。

  “用最少的星上部件使卫星保持安全稳定,证明了我们星上姿控算法的正确性。”天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天仪双星在进行完一系列严苛的在轨测试后,将陆续打开星上其他设备和载荷,进行导航、物联网、商业遥感等多项空间科学试验。

  春华秋实,从“潇湘一号”到“陈家镛一号”,再到天仪双“星”闪耀,打上长沙和湖南湘江新区烙印的“智能制造”产品陆续遨游太空,而天仪研究院“让航天触手可及”理念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天仪研究院总工程师任维佳表示,天仪研究院将继续整合湖南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天仪双星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进行了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图/王志伟

“湘江新区号”卫星和“亦庄·全图通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天仪研究院继成功发射“潇湘一号”和“陈家镛一号”后执行的第三次太空任务。图/王志伟

  小小卫星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传统观念里,“卫星”更多代表着对探索宇宙未知的渴望,但动辄以亿元为单位的成本阻碍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时至今日,卫星已成国之重器,手机查天气,开车用导航,在大屏幕前看世界杯足球赛直播……这些最普通生活场景里都用到了的卫星。卫星功能越来越“飞入寻常百姓家”决定了商业航天产业前景广阔,标准化立方星诞生让卫星商业化成为可能,商业航天迎来发展蓝海。业内人士估测,2020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达到8000亿元。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站在发展的风口,天仪研究院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在一年内完成公司成立、融资和卫星研制、发射四部曲,跑出了“世界记录”,将“潇湘一号”卫星送上天。天仪研究院的迅速发展和他们脚下这片土地有着重要联系。

  天仪研究院落户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后,不仅获得了免费场地和资金支持,更获得了量身打造的保姆式贴身服务,辅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丰厚的人才储备和科技资源,只需专心做好科研,其他的业务由政府相关部门一手包揽。同时,在“潇湘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天仪研究院分别获得人才项目支持和产业专项扶持共计530万元的奖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湘江新区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天仪研究院对这片发展热土的一种感谢、回馈、致敬。天仪研究院首席执行官杨峰透露,2018年天仪发射卫星的数量将预计会是15颗。

2018年伊始,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便推出了贯穿全年的12场“智汇湘江,科创新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

自2017年6月30日首场活动以来,“智汇湘江·科创新区”科研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已发布500余项科研成果,成为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强心针”,为新区产业项目发展注入活力。

  路演搭桥孵化各行各业“天仪研究院”

  创新驱动发展,这是颠破不灭的真理。

  “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战略,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新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湘江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在湖南湘江新区,小小卫星可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而移动互联网、增材制造、基因医疗、现代金融、创新创意这些“关键词”的背后也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深掘内生动力,寻找更多类似“天仪研究院”这样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项目,促进科技成果“开花结果”,成为发展“支点”的重要部分,这将考验着新区人的智慧。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搭平台、筑桥梁,让产学研等各方不用“费劲”踮起脚尖寻寻觅觅,强力推动科创合作,湘江新区管委会推出了贯穿全年的“智汇湘江,科创新区”系列项目路演活动。

  “基因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峰会、2018互联网岳麓峰会、人工智能超级路演、3D打印行业专业论坛、湘江大数据产业峰会……

  “一月一路演、一月一发布、一月一对接”,新区全年将在湖南金融中心铺排12场路演活动,瞄准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全面激活国家级新区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实体经济发展。

  自2017年6月30日首场活动以来,“智汇湘江·科创新区”科研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已发布500余项科研成果,成为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强心针”,为新区产业项目发展注入活力。

  “我们将依托新区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和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优势,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为重点,通过政府主导、活动搭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迎春表示,新区将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牵线搭桥”,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金融助力、人才支撑的现代经济体系,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十大项目点燃“产业项目建设年”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新区人深谙此道。

  中兴手机项目、湘江基金小镇、10万吨锂电材料基地、58互联网产业园,爱尔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

  2018年伊始,湖南湘江新区就全面开启“产业项目建设年”启航周活动,十大活动接连重磅登场。从1月15日到29日,新区将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路演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形成浓厚发展氛围。此外,新区全年共铺排重点项目461个,年度计划投资1310.7亿元,火力全开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新区产业布局也将逐步形成,将加快构建“5+3”产业发展格局,并明确了投资导向、主攻方向和具体抓手。

  在投资导向上,着力提高产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工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

  在主攻方向上,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5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3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5+3”产业发展格局。

  在具体抓手上,一是抓产业链建设。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项目,在先进储能材料、信息终端、高端装备等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抓招商首席责任制落地。力争中电科8寸集成、电子玻璃装备、熊猫机器人等一批意向项目尽快签约。三是抓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示范性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建设等。四是抓产业基金引导。提高产业基金运营效益,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基金,引进天使基金、风险基金、并购基金等,多渠道解决产业项目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卢杨屾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2018/01/23/453724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