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回应超级稻与绿色环保等问题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张珍 编辑:闵美颖 2015-09-16 08:57:14
时刻新闻
—分享—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市科技新闻学会联合举办超级稻热点话题科普沙龙,探讨与回应超级杂交稻与绿色环保问题。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市科技新闻学会联合举办超级稻热点话题科普沙龙,探讨与回应超级杂交稻与绿色环保问题。)

  红网长沙9月15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张珍)亩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随着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超高产世界纪录的同时,业界及社会各界对于这项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潜力及表现也尤为关注。今日,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市科技新闻学会联合举办超级稻热点话题科普沙龙,探讨与回应超级杂交稻与绿色环保问题。
  
  超级稻产量是特殊生态条件下高产攻关试验田的数据,对大面积推广实际意义不大?
  
  水稻育种科学家邓启云博士回应:这是对科研试验数据的夸大化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在相同的普通栽培条件下,超级稻组合相对普通杂交水稻具有更高的产量水平;相同栽培条件下,各期超级稻之间“农户产量”/“专家产量”的折扣率虽然不断减少,但实际增产幅度始终稳定在10%以上。
  
  “此外,当前生产上推广面积居前列的组合,如Y两优1号、深两优5814、扬两优6号、丰两优四号等都是超级稻品种。”邓启云举例说,如果超级稻产量只是高产攻关田的数据,同样难以在市场上生存且连年成为销售冠军。
  
  超级杂交稻的增产逻辑是依靠大水大肥模式?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常硕其回应:水稻增产最大的功臣是太阳光而非化学肥料。在对超级稻向太阳光要潜力所蕴含的科技含量进行实验分析中,结果显示,第一期超级稻在不同生育时期,剑叶单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前代三系高产杂交水稻;第二期超级稻对光能使用的上升到智能阶段,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需要灵活分配光合能力,使太阳光财富效应再上台阶。同时,在生物学产量和穗粒数上实现新的增长,从而表现出更高的产量潜力。
  
  湖南省水稻所研究员张玉烛说,超级稻由于其较少的穗数和巨大的穗型,使得大幅度降低前期氮肥施用量或者不施化学肥料就可以保证高产所需的苗数,大部分或者全部肥料在后期可以攻大穗获得高产,大幅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以用常规生产600公斤的肥料生产出700公斤甚至800公斤的产量。
  
  超级稻片面追求高投入、超高产,而不顾米质、抗性?
  
  水稻育种科学家邓启云博士回应:量增和质优都是超级稻追求的目标,并且做到了统一。
  
  “像Y两优超级稻,始终坚持广适性、优质、超高产同步改良,不牺牲甚或在继续提高品质和抗性的前提下,追求超高产。”邓启云认为,种子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这是农作物商业化育种的必然选择。同时在升级的过程中,保留长处,改进不足。如果为了追求超高产而牺牲其它性状,这样是没有市场的。
  
  超级稻产量不断刷新,但近年来粮食平均单产并没有增加,因此,超级稻对粮食增产贡献不大?
  
  水稻育种科学家邓启云博士回应:2012年,全国超级稻推广面积达1.21亿亩,亩增产60公斤以上,带动全国水稻单产和总产再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截至2012年)超级稻累计推广面积达到64384万亩,占同期水稻种植面积的21%,累计增产稻谷415亿公斤,为水稻生产连年增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之所以会产生超级稻没有提高粮食单产的误区,原因有:粮食总产连年增加,而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和大面积抛荒严重,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耕作制度的差异:双季稻早、晚稻大大拉低了整体平均产量;耕作方式的改变:当前人工成本高,种田收益低,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栽培管理简单随意。
  
  湖南省水稻所研究员张玉烛认为,尽管水稻育种创新已经翻页,但是大部分农民的栽培理念和功夫没有转变,科学种田的理念和栽培方法程度不高。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张珍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政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gov.rednet.cn/c/2015/09/16/37936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政务频道首页